Perceptual decision bias related to pain-related fear within a threatening pain-threshold paradigm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江苏省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an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 this study,effects of pain-related fear on pain perceptual decision biases towards threatening pain-threshold stimulus were evaluated within a threatening pain-threshold paradigm adapted from Wiech et al.
其他文献
本研究试图对大学生自我管理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旨在揭示自我管理与成就动机之间具体的关系模式.研究假设为:大学生自我管理对追求成功的动机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对避免失败的动机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认知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时间管理对成就动机的预测不是平行的,认知管理会影响情绪管理、行为管理和时问管理,进而最终影响到成就动机.应用自我管理问卷和成就动机问卷对22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相关、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童年创伤经历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对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文理及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和童年创伤经历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差异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大学生情感忽视维度与心理韧性的力量维度星显著负相关;不良家庭环境与心理韧性的力量维度和乐观主义维度成负相关;(2)从男女性别变量分析,心理韧性的力量维度和坚持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从城乡变量进
为了说明经典测量理论(CTT)、项目反应理论(IRT)以及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三种方法计算出来的人格测量结果的差异,本研究分别采用CTT、IRT 和CAT 对EPQ 各分量表的进行模拟和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由于练习效应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存在,实际中很难让一个被试多次重复施测以获得被试在该量表上的得分稳定性,因此本研究主要利用随机重复生成符合理论假设的模拟数据,比较在不同测量理论下,随机误差
双因子模型是一种既有全局因子又有局部因子的模型,近年来有了许多应用。本文讨论了双因子模型和高阶因子模型在数学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概念上和应用上的差异;概述了双因子模型在信度研究、平衡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项目反应理论中的应用。作为例子,在Rosenberg 自尊量表结构的研究中,通过双因子模型分析了自尊特质效应与项目表述方法效应。
会议
工作特征(与工作相关的因素或属性)所导致的精神压力对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但是其影响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基于工作特征的工作付出-获得失衡(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模型是近十几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压力模型之一。该模型假设高付出、低回馈的工作特征(即工作付出-获得失衡)会造成工作者心理压力,并高度激活压力敏感的神经系统。这些神经系统长期处于激活状态可能是上述
哺乳动物睡眠期间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交替出现,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研究都表明睡眠具有记忆巩固作用。非快速眼动睡眠参与记忆巩固的形式主要有两种:“自发性再启动”和“线索性再启动”。已有证据表明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大鼠海马对先前学习的空间记忆痕迹不但有自发性再启动,而且此期间重新接受学习过程中的气味刺激可强化空间记忆。有研究记录大鼠前扣带回的神经元放电活动,结果表明:与任务活动相关的特征性放电序
躯体抱怨作为焦虑症中一个重要的特征,病人常常出现该类症状。但是,这种行为表现的神经解剖机制在非临床样本中还不清楚。因为,本研究中,我们针对288 名健康人群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方法计算区域的灰质体积。结果发现躯体抱怨与海马旁回(延伸到内嗅皮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海马旁回的体积和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维度下的焦虑分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与预测躯体抱怨。特别是,躯体抱怨得分高的被试,海马
:中央凹视野区的信息是怎样被表征的已成为视觉单词辨认研究领域一个争论的课题。多年以来,人们认为中央凹视野区信息的表征是双侧投射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却在不断地证明中央凹视野区信息的表征可能是功能性分割的。随之,对半球间信息的整合加工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研究者支持早期整合现象,即信息整合早于单词辨别之前,而有的则认为信息整合本身就是辨认的一部分,即晚期整合现象。对此,本研究以左声右形(PS)汉字
条件性回避反应模型是筛选抗精神病药物的常用模型。近年来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使用利培酮进行多种精神类疾病的治疗逐渐增多。然而关于利培酮的长时程效果以及其对大脑和行为影响的相关报道还为数不多。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