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玻璃体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来源 :中国眼底病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earns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的蛋白质组成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间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EMM)的患者进行玻璃体手术未进行灌注时,获取玻璃体样本.以同期的角膜移植术后的捐献眼的玻璃体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LC-ESI MS/MS)方法进行蛋白质组学分离鉴定,以非标记定量(label-free quantitation)和Masco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version 2.0,Matrix Science).
其他文献
目的 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前出血,因黄斑被出血遮盖可导致中心视力丧失.视网膜前出血自行吸收过程缓慢,可导致中心视力永久受损.我们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对3例Valsalva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了治疗,效果良好.
会议
目的 总结20岁以上coats病的临床特点,评价其激光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0岁以上coats病病例进行重新读片,记载完整的病例17例,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激光治疗记载和3个月至1年的随访记录,评价其激光治疗效果.
会议
由于血眼屏障的存在,系统用药对眼底组织产生损害的机会并不多.也因此眼科医师常缺乏在眼底病诊断过程中考虑或排除药物性相关病变的思维习惯.近些年,临床用新药层出不穷,不规范的非处方药滥用,这些都增加了药物相关性眼底病变的发生,本文结合临床病例阐述各种药物相关性眼底病变的临床特征,特别提示在何类眼底改变时应当如何询问病史,进行药物相关病因的排查,并与易混淆的其他非药物相关性眼底病变鉴别.
会议
目的 建立外源性烟曲霉菌性眼内炎动物模型,分别向动物模型眼玻璃体内注射伏立康唑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观察两种药物对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豚鼠30只,玻璃体腔注入浓度为1×106 CFU/mL烟曲霉菌孢子悬液,建立豚鼠外源性烟曲霉菌性眼内炎动物模型,24h后进行治疗并观察.实验豚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
会议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一种少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致病病毒主要为疱疹病毒及巨细胞病毒,表现为坏死性视网膜全层炎、玻璃体炎和视网膜血管炎,晚期可由于视网膜广泛坏死溶解导致视网膜脱离,预后较差.该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为感染与抗感染的过程,包括病毒入侵、播散、潜伏、活化及机体免疫应答等方面.
会议
目的 报道7例交感性眼炎,总结其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交感性眼炎病历.随访6~25个月.结果 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4~70岁.4例病前有外伤史,另3例为眼内手术后.潜伏期1个月~17年,3例在15年以上.引交感眼视力5眼从无光感至0.4,余2眼分别为义眼或眼球痨.交感眼视力从无光感至0.5.
会议
匐行性脉络膜病变是一种少见的双侧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可能与结核杆菌、链球菌、流感病毒感染或免疫反应有关.病变常是从视盘向周边进展,黄斑往往受累,引起视力严重下降.本文报道一例伴黄斑回避的匐行性脉络膜病变,对其进行了眼底彩照、黄斑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屈光矫正等全面检查,该病例发病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
会议
目的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眼内液中的病原体,探讨其在可疑感染性葡萄膜炎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201 1年3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93名可疑感染性葡萄膜炎或复发性葡萄膜炎患者,进行前房液或者玻璃体液(有玻璃体切割手术指征者方取眼内液)的PCR病原体检测.
会议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地塞米松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符合美国葡萄膜炎学会ARN诊断标准)的18例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眼压,眼B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会议
目的 观察"川芪方"复方及其有效单体的眼部制剂对实验性视网膜变性的影响,为治疗该类疾病提供新的药物及剂型选择.方法 经舌下静脉对SD大鼠注射不同浓度的NaIO3及生理盐水,7、14d时测量视网膜电图、组织病理学观察、RPE层铺片以及免疫荧光法检测RPE65蛋白表达.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