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杂志》与中国近代心理学

来源 :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gile200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心理学输入中国之后,在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过程中逐渐推动了中国近代心理学自主发展。中国近代心理学早期发展与传播有两种语境:中国早期中文杂志和心理学著作文本构成的汉语语境,以及中国境内创办的英文杂志为主体的外语语境。
其他文献
道德伪善是指人们在自己和他人做出同样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时,将他人的行为判断得更不道德的现象。这个过程涉及对自己和他人心理意图的加工。大量研究表明,右侧颞顶联合区(rTPJ)在观点采择、心理理论和共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在道德伪善的影响因素中,观点采择与共情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认知因素。
以往研究关注人们如何应对文化混搭,本文则聚焦于个体对混搭中对应外文化群体的态度(心理融合)。通过3 个研究考察文化混搭对心理融合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研究 1 采用自陈量表测量个体本身文化混搭经历,发现文化混搭经历和心理融合之间相关显著。研究2 使用实验法操纵个体的文化混搭经历验证了文化混搭与心理融合的因果关系。
数学焦虑是个体在处理数字、使用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或参加数学考试时所产生的不安、紧张、畏惧等焦虑状态。大量研究探讨数学焦虑与数学能力的关系,但结果仍未统一,空间工作记忆可能是影响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从教育心理学交叉视角出发,以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情感理论为支撑,考虑融合多媒体学习过程中内嵌的情感因素(例如,材料呈现的外框颜色和布局),力图探究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加入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的情感特征,促进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人们总会面临负面的业绩评估。各领域的专家以及学校的教师,可能在许多场合,都必须提供负面反馈。负反馈有助于学习者了解当前学习进程与学习目标的距离,使他们能即时调整方向,达成学习目标。
大学生是国家人才储备的第一梯队,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主观幸福感作为评价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指个体依据自身标准对其生活和情感进行的整体性评价。资源保存理论认为,个体总是会追求幸福与成功,而实现的途径,重在维持现有资源与构建其他资源。社会自我效能感与人生意义同为个体内在积极资源的一种形式,被认为是主观幸福感的助推剂。
抑郁是个体对环境和内在刺激的一种消极情绪反应,它不仅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还与吸烟、饮酒、自残等问题行为存在一定的关系。以往研究表明,健全的家庭功能是减少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但家庭功能作用的具体机制及作用条件还有待深入探讨。本研究在家庭系统模式理论及依恋理论指导下,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自我同情在家庭功能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乐观对上述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
抑郁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并被确定为全球范围内青少年致残的第三大原因。儿童时期的抑郁症状负向预测儿童的人际关系、社会功能,并且与个体成年后的精神疾病密切相关。本纵向研究探讨了童年中期至晚期抑郁症状的发展轨迹,以及在校基本心理需求(BPNSS)对于儿童抑郁轨迹发展的预测作用。
人生意义在人类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被认为是个体幸福感的基石。许多研究发现,拥有高水平人生意义的个体更加积极乐观,面对疾病的致死率也会变得更低。对于高中一年级新生而言,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变化再加上环境的变化,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适应不良,导致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和西芹镇两所初中的214 名初中生(包括67 名留守儿童和147 名非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了留守儿童遭受欺负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遭受欺负和求助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和其它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