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开发节能电解新方法是电解锰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首次在长时间连续电解锰过程中发现了阳极电势振荡现象。随电流密度增加,电势振荡频率上升,电势振幅变化最大可达270 mV。最大Lyapunov指数分析显示,体系的混沌特征会随电流密度线性增加。锰离子浓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浓度后,其对电势振荡影响并不显著。恒电流电解条件下电势振荡有助于降低平均电解功耗,随电流密度不同,振荡导致的额外功率先增加后减少。研究表
【机 构】
: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 400030
【出 处】
:
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节能电解新方法是电解锰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首次在长时间连续电解锰过程中发现了阳极电势振荡现象。随电流密度增加,电势振荡频率上升,电势振幅变化最大可达270 mV。最大Lyapunov指数分析显示,体系的混沌特征会随电流密度线性增加。锰离子浓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浓度后,其对电势振荡影响并不显著。恒电流电解条件下电势振荡有助于降低平均电解功耗,随电流密度不同,振荡导致的额外功率先增加后减少。研究表明,在有序振荡区存在电解功耗的鞍点。这一发现有望为电解锰提供新节能工作区间。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钨合金在侵彻装甲目标时的自锐化能力,采用粉末冶金液相烧结的方法,在传统93W-4.9Ni-2.1Fe合金中添加2.0%Ti,经过1100℃氢气氛预烧结和1480℃烧结以及1200℃真空热处理后制备了新型93W-Ti合金。实验结果表明,直径较大的钛颗粒弥散分布在钨合金的Ni-Fe粘结相中,直径较小的钛颗粒作为晶核促进融解析出的钨形核长大。当弥散分布于粘结相中的钛颗粒直径小于25μm时,钛颗粒
探索了六方氮化硼块体陶瓷在含水条件下不同温度的氧化行为。结果显示,在含水条件下的反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BN的氧化为主要反应;第二阶段以氧化产物与水蒸汽的反应为主。氧化产物为B2O3,B2O3与水蒸汽反应会生成挥发性的物质而使得整个反应过程符合抛物线-线性的方程。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Kp=(1.9~1.8)×10-4mg2/cm4·h,Ki=(9.6~9.8)×10-3mg/cm2·h。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结合电纺丝技术制备出ZnO、TiO2和ZrTiO3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形貌相似,表面光滑均匀,直径为100~300nm。检测结果表明:后续的烧结温度对纤维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煅烧温度选择在700℃比较合适,这样既得到了所需的氧化物纤维,同时又避免了纤维的分解和形貌的改变。
采用GNP法和固相法制备La0.8Sr0.2Ga0.8Mg0.2-xCoxO3-δ(x=0.05、0.085和0.1),并通过容忍因子和平均电负性差计算、前驱体粒径分析、电导率测试等表征手段对LSGMC材料和LSGM材料的性能进行比较。容忍因子和平均电负性差计算,可以得出Co掺杂的LSGMC材料是一种稳定的钙钛矿型结构材料。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1000℃预处理LSGMC前驱体粉体的粒径,分析得出LS
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Li+、Na+、K+//SO2-4在60℃下的相平衡,分别绘制了Li+、Na+//SO2-4-H2O,Li+K+//SO2-4-H2O,Li+、K+//SO2-4-H2O,及Na+、K+//SO2-4-H2O系的溶解-结晶平衡关系图。研究发现:Li+、Na+//SO2-4-H2O系溶解平衡中,Li、Na之间形成LiNaSO4等复盐;在Li+、K+//SO2-4-H2O系溶解
利用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原理对三氯化铁溶液浸出锌精矿的反应建立了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和内扩散控制的动力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锌精矿反应中,计算结果表明328到368K是由化学反应控制逐渐过渡到内扩散控制的,从而说明利用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理论来研究浸出过程是合理的。
脱磷是转炉冶炼82B钢的重要任务之一,结合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生产实际,应用冶金过程化学反应热力学原理,建立了脱磷反应化学方程式和磷在渣金间的分配系数表达式,脱磷热力学分析表明,转炉炼钢脱磷的最优化条件为:低温、高碳含量、高FeO含量、高碱度;吹炼初期加入以氧化铁含量为主的污泥球可以实现最优化脱磷条件;生产实践表明,提高冶炼初期炉渣中的FeO浓度,吹炼前期的脱磷率平均值可提高一倍
以两流T型连铸中间包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软件Fluent分别对原方案和优化方案的中间包流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表明,在原中间包结构中,钢液从导流隔墙流出后,在中间包浇注区的液面形成较大流速的流动,在近液面处存在一个较大的回流区;优化方案的控流装置对中间包内钢液的流动有较大的改善,液面钢液流速降低,钢液在中间包内的流动轨迹较长,保证钢液在中间包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更利于夹杂物的去除。原方案
采用密度泛函B3LYP 6-31+G(d)方法,对离子液体[BMIM]/AlCl4及其阴阳离子的几何结构和能量进行了优化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BMIM]/AlCl4分子内部H和C1之间存在着弱氢键。利用红外光谱测试得到,计算值能与实验值很好的吻合。并利用CP法校正基组重叠误差,得到的最终能量为ΔEBSSE为-283.879956kJ·mol-1。
以碳酸锂为锂源、五氧化二钒为钒源、磷酸二氢铵为磷酸根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利用常温球磨还原-高温烧结的方法合成Li3V2(PO4)3/C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产品进行了物相分析;利用扫描电镜对样品形貌和粒度进行了表征;使用充放电测试仪对材料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750℃下,烧结时间为12h时,产品循环稳定性最佳,在3.0~4.5V的截止电压范围内,0.5C倍率下其首次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