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小儿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性及疗效研究

来源 :河南省第二十六次儿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xuns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治疗难治性小儿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检测.为临床选用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提高参考.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儿科2010年至2014年我院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且经过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患儿作为治疗对象.我院门诊及病房病例共27例.年龄2岁2月至13岁,平均年龄5岁3月.其中男15例,女12例.9例未查到明显诱因,无明显不适,18例有较明确心肌炎病史.所有病例均经过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频发室性早搏,17例出现成联律,5例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7例出现多源性频发室性早搏.所有病例均经过普罗帕酮、美托洛尔等规律抗心律失常治疗4个月,经动态心电图复查证实未达到有效控制.方法:所有入选病人经与家属反复沟通后进行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与胺碘酮口服治疗(可达龙,赛诺菲制药).负荷量为15mg/Kg,分3次口服,家属每日观察心率变化及记录不适事件.每月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经证实室性早搏明显减少后药物减量,降为10mg/Kg,分2次口服,2月后心律稳定后进行维持量用药,5mg/Kg,1次口服.总疗程约6月至10月.治疗中辅助心肌营养药物如辅酶Q10、维生素B1、果糖二磷酸钠等口服.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及药物疗效.方法:对近1年来医院门诊就诊的抽动症患儿共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及药物疗效.结果:57例抽动症患儿,包括30(52.6%)例短暂性抽动障碍、19(33.3%)例慢性抽动障碍、8(14%)例抽动秽语综合症;应用妥泰前总疗效为75.4%;14例治疗无效的患儿,在应用妥泰后疗效达92.9%.结论:儿童抽动障碍愈后较好,经给予数种调节神经药物后多数
脑室管膜炎是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较常见并发症,是造成预后不良和严重后遗症的重要原因.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及脑脊液单向循环,对并发脑室管膜炎患儿予静脉及鞘内注射给药很难达到脑室内有效杀菌浓度,故对化脑并脑室管膜炎患儿在全身静脉抗感染外,须脑室内给药.开颅手术治疗或使用一次性针穿刺针,无疑会增加脑组织损伤、出血及感染扩散的机会,而侧脑室置管注药治疗可减少上述穿刺风险.采用置留脑脊液引流管注药治疗脑室管膜炎的
目的:通过1例以精神差为首发症状的松果体肿瘤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拓宽临床诊疗思路,加强对颅内肿瘤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表现为多睡、精神差患儿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及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多种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患儿以睡眠增多、精神差为主要症状,头颅CT可见双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头颅MRI显示三脑室后方团状肿块,病灶内呈混杂信号,可见软组织、钙化及囊性坏死区,术后病理考虑畸胎瘤
目的:观察搜风消暗瘀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以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探讨中医药在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方面的综合优势以及其对参与发病细胞因子干扰素-γ、白介素-10的调节作用.方法:对2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给予中药搜风消暗瘀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疗程后,25例有效,总有效率89.3%;治疗后血清IFN-γ
目的:分析采用干扰素(氧驱)雾化吸入法临床治疗小儿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76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扰素(赛若金)雾化吸入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加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匹多莫德口服)和对照组(匹多莫德口服).对照组单用匹多莫德口服治疗,每日1支,晨起空腹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大椎、风门、肺俞、膏肓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为主穴予穴位埋线.治疗3个月后对比观察疗效及免疫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14%,对照组有效
大叶性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引起的以大叶性分布为特征的肺部炎症.其为儿童常见疾病,起病急,进展快,病程长,易并发多脏器损害,形成肺不张,严重时需行肺叶切除术.临床现行的治疗方法因抗生素在肺组织及气道分泌物中难以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兼之支气管引流不畅,分泌物及致病菌不易清除,以致感染难以控制,病情迁延难愈.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是以纤支镜嵌入到肺段或亚段支气管水平,反复以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回收的一项技术.近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脓毒性休克的相关诊断标准,均接受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气分析、真菌葡聚糖(G试验)、体液或血液病原学等检查,均知情同意.其中男性患儿58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在35d-1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1.4)岁.儿童脓毒性休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危险因索包括较长的药物复苏时间、动脉血气酸碱度<7.35
目的:探讨新生儿鱼鳞病的临床特点,引起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1例新生儿鱼鳞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对1例确诊为新生儿鱼鳞病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病情好转.结论:本病较为少见,新生儿鱼鳞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特征性改变,根据症状达到早期诊断与对症治疗.新生儿鱼鳞病组织学上表现为表皮增生和角化过度,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部分患儿反复硬化和脱落后不再角化,可痊愈,部分
目的:探讨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振幅整脑电图的监测及与神经行为评分的关系.方法:将72例窒息新生儿为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NICU收住院的患儿,根据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标准,分为轻度窒息42例,重度窒息30例,分别在生后6h内对患儿进行aEEG描记及生后第二天进行NBNA评分,分析aEEG的变化及与NBNA评分的关系.结果:(1)两组在生后6小时内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