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输入情况下汇流计算方法探讨

来源 :2004年全国水文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ce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在汇流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以预料和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为了更合理地描述汇流过程,本文在建模时应用随机微分方程替代确定性常微分方程,初步探讨了有白噪声输入情况下的线性随机汇流系统,得到了汇流模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对四川冶勒水电站右岸廊道防渗墙工程施工方案中的决策过程及施工,论述了工程地质正确判断的重大意义.
利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柘溪水库月入库流量与全球海温及27类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三种类型的月入库流量预报模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个别月份外,包含部分气象因子和海温因子的模型比单纯考虑海温因子或只考虑27类气象因子的预报模型的预报效果好,具有实用价值。
东北地区冬季,大地封冻,河流、水库结冰,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固体的形式保存下来,来年春季冰雪融化,加上春季降水,形成春汛,它是本地区特有的水资源。本文分析了影响春汛的蓄水量、降水量、气温等重要因素,找出了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较科学地提出了预报春季来水量等春汛特征值的方法,并以实例说明春汛预报方案的使用方法。
首先基于栅格型数字高程模型构建数字流域水系,再采用逐步插值法(二维气候要素分析法)进行雨量空间插值,并根据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遥感信息确定新安江模型的两个参数SM和IMP,建立考虑模型输入和模型参数空间变异性的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防洪预案的研究,分析了暴雨中心分别在上、中、下游所产生的不同水文响应,从而为防洪决策和防洪抢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河小花间洪水预报系统是小花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以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为基本支撑,以地面165处雨量站、雷达测雨、中尺度数值降水预报成果等多源同化信息为基本输入,充分利用流域土地利用、植被、土壤分布等信息,现代水文模型与传统模型相结合,实现连续、滚动的洪水预报。系统引入了分布式水文模型、暴雨预报与洪水预报耦合、可视化等先进技术和理念,以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确保
在构建于DEM的数字水系平台上,将蓄满、超渗和混合产流模型分别应用于老哈河流域4个流量控制站的日径流计算和洪水过程模拟,结果发现:在日模型中,混合模型并不明显优于蓄满模型、超渗模型,而在计算步长为1h,2h,3h,4h,6h的次洪模型中,混合模型则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就模型计算精度而言,次洪模型中蓄满加超渗的混合模型较单一机制的产流模型能更好地模拟洪水过程;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次洪模型考虑超渗机制要比
水文时间序列各种组分的划分、检验、提取和表示,是研究水文序列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水文序列模拟和预报的重要基础。在诸多不同类型问题的研究中,信息熵和最大熵原理(POME)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对水文序列组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运用基于POME的MEM1谱估计,应用组分分解预报方法,对黄河花园口(秦厂)站月径流序列加以预报。
近年来,随着湿地研究的日益广泛和深入,湿地水文研究已成为目前国际湿地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围绕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特征、湿地恢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针对湿地水文动态特性、洪水资源化方面的研究还只是一种探索。本文以松嫩平原湿地为典型,围绕利用洪水满足湿地生态环境用水和利用湿地实现洪水资源化为中心,进行湿地水文模型研究:在传统定位观测和单点模拟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对
基于小波分析提出了两种耦合预测模型:一是将小波分析与ANN耦合建立小波网络预测模型;二是将小波分析与随机耦合建立组合随机模型。以长江三峡宜昌站日平均流量和年最大洪峰流量为例检验了小波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以黄河径流三门峡站年径流预测为例探讨了耦合随机模型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议的两种耦合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首先从DEM中提取河网、水流路径长度和坡度等流域特征,然后据此特征建立了适合于黄河流域三门峡-小浪底区间水文过程模拟的分布式洪水预报模型。其中各网格的产流用Hordon下渗曲线计算,洪水的平移过程用汇流时间的方法考虑,洪水平移过程中的坦化现象用线性水库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