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D引流外装置改良的应用效果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min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PTCD引流管外装置改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TCD引流管外装置引流袋的接口进行改良,由原来的锥形口改为螺旋形口,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操作消耗时间、耗材费用、患者舒适度、脱管率、引流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螺旋口引流袋接PTCD管操作步骤简单、操作消耗时间、耗材费用较对照组减少(P<0.01),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螺旋口引流袋连接PTCD管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省耗材,并且连接更牢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对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初步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取头盆环术前体外牵引、后路融合治疗特发性及先天性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22例,牵引前弯曲柔韧性平均18.0%.对牵引天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牵引前后及术后脊柱高度、躯体平衡、Cobb角、胸前凸、腰前凸、顶椎旋转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Purpose Toevaluatethe optimizediodineflowrate(IFR)atthedifferentiodineconcentrationsfordual-sourcecomputed tomographiccoronaryangiographyin100kv. Methods From2015.10to2016.3,180
Purpose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whether zero-profile anchored spacer (Zero-P) coul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rates while maintaining the similar clinical outcomes compared to plate-cage
[目的]探讨一期头盆环牵引,二期后路矫正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患者,均行一期头盆环牵引,二期后路矫正的手术方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于重度僵硬性的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一期头盆环牵引后,脊柱侧凸Cobb角明显减小,二期后路矫正治疗后有效的避免了过度矫正所带来的脊髓及神经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保证了
目的:探讨采用单侧多通道注射骨水泥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2年8月至2016年4月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190例249个椎体,其中80例98个椎体采用单侧多通道穿刺注射骨水泥法,其余应用单侧穿刺退针注射法.手术均在DSA透视下进行,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观察骨水泥渗漏、及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情况,并分别于术后1小
下胫腓联合是踝关节稳定性重要的静力性结构,下胫腓联合损伤是约占踝关节损伤的1%~11%,常见于WeberB和C型踝关节骨折,易造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和创伤性关节炎。合并踝关节骨折损伤机制主要包括四种情况:旋后内收、旋后外旋、旋前外旋及旋前外展等。下胫腓分离的诊断常常依赖于一些特殊检查:外旋试验,假阳性率相对较低;而背伸挤压试验、足跟叩击试验、小腿挤压试验、Cotton试验等特异性不高。
目的:探讨应用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28例行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随访1年以上,均达到植骨融合.术后12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7.79%,JOA评分由术前的(13.83±1.26)分升至(9.49±0.87)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
目的:影像学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通过磁共振腰骶丛神经成像技术可以更为精准的判断腰椎多节段退变中主要的"责任节段",在此基础上行显微镜后路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microsurgery lumbar discectomy,MSLD)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评价术后临床疗效及此方法优缺点。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姐妹"连体复位钳在骨折复位实验中的初步实验效果。方法:首先利用3D打印机制造出复位钳模型,后测量两钳之间在三维空间的相对可移动角度及距离范围;其次,将模型骨从中间折断,分别造成A0分型为A型、B型及C型骨折形态,两断端分别用弹性皮条固定于外固定架之上,两骨折块之间用皮筋套相连,模拟骨折时肌肉牵拉,用小刀切开皮筋套,暴露骨断端,模拟骨折不同错位情况下的断端移位状态;后通过复位钳分
目的:髌股关节不稳定的治疗术式选择很多,而青少年患者因骨骺未闭合使可供选择的术式明显减少.本研究采用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加强、股内侧肌止点移位、改进的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胫骨结节内移等术式结合避免骨骺损伤,通过术后随访评价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0年至2015年我科收住的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患者(8-15岁)共28例.采用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加强、股内侧肌止点移位技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