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2年山东省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来源 :山东气象学会2016年年会暨“第一届山东气候论坛和第一届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技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feng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61—2012年山东省35个气象站汛期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法分析了山东省汛期暴雨日数和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均生函数建立山东省汛期暴雨日数和强度预测模型,并进行试报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1961—2012年山东省汛期暴雨日数和强度均呈减小趋势,但减小趋势不明显,未通过0.05信度的显著性检验.1961—2012年山东省汛期平均暴雨日数为2.2d,存在3.4a与准8.0a周期振荡;暴雨平均强度为67.8mm·d-1,具有2.3a、3.3a、6.9a与准12.0a的变化周期.1961—2012年山东省汛期暴雨日数和强度未出现气候突变;山东省暴雨日数和强度自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至80年代末期出现年代际减小的变化.山东省汛期多年暴雨平均日数和强度呈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分布趋势.鲁南、山东半岛南部和东部是山东省汛期暴雨(连续性暴雨)的多发地带及暴雨强度大值区域.对2003—2012年山东汛期暴雨预测结果表明,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可较好拟合山东省汛期暴雨日数和强度的变化趋势,对山东汛期暴雨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其他文献
河北小营盘—韩家沟金矿田是张宣地区发现的产于变质岩之内的大型金矿田,经多年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证实,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
本文以亮岩铅锌矿床为例,通过对大街矿段三个中段进行系统地成矿构造剖面测量,综合该铅锌矿区和区域构造解析,认为其成矿构造体系为NE构造带.该新认识有别于在铅锌成矿期NW向垭都-蟒硐断裂带在逆冲挤压构造背景下成矿的传统观点,这为该区以后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西秦岭凤县-太白(凤太)矿集区铅锌矿床十分发育,区内已探明铅硐山-东塘子、八方山-二里河、银洞梁等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手搬崖、峰崖、洞沟等中型矿床以及众多的小型的矿床,是中国秦岭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区内铅锌矿床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现以来,众多学者对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等方面做了大量进行了研究.对于矿床的成因存在沉积—改造型、沉积—区域变质热液成因、热水喷流沉
本文在遥感影像处理基础上突显断裂构造信息;根据断裂之间的切割、限定和组合关系,通过古应力场恢复和构造地质统计分析,建立了断裂演化序列;通过关键点野外查证和室内显微构造验证,并以此为约束,不断修正遥感解译结果和断裂演化模型。
本文研究对象包括连云山地区的侵入岩及新元古代地层。连云山岩体整体的形态受北东向的长平断裂带控制,岩体主要侵位于冷家溪群片麻岩和连云山岩群之中,并与围岩呈突变侵入和交代侵入接触,接触的部位局部可见混合岩化,并可见强烈的剪切变形和定向构造。连云山地区遭受了多期变质变形叠加,广泛发育不同构造层次的韧性剪切构造,并且早期韧性剪切构造常与晚期韧性再造形成的变形组构混为一体。宏观上表现为揉流褶皱、长英质眼球体
基于山东省台站降水观测资料、NOAA海温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本文对山东夏季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应关系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夏季降水在1970年代中期以及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1970年代中期前,山东夏季降水空间分布型表现为全区一致偏多型,降水量为线性减少趋势,在1990年代以后,降水空间分布型表现为全区西北-东南振荡型,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利用山东省122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NCEP/NCAR的月平均500hPa位势高度场和NOAA的月平均海表温度场再分析资料,运用EOF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5年山东省夏季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的年际时间演变和EOF前3个模态的时空演变,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年降水实况,将山东省夏季降水划分为6种年际型态,探讨了其与同期500hPa位势高度场和前冬SSTA的关系,结果表明:(1)降水一致偏多(
the sea area east of Japan on the winter rainfall and air temperature in Northeast(NE)China using 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an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The monthly-mean rainfall
利用山东省195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法定义月尺度极端降水和年尺度极端强降水阈值,对山东省月尺度极端降水和年尺度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月尺度极端降水事件夏季出现最多,占40%,春、秋季均占22.5%,冬季占15%;全年月尺度极端降水事件整体无明显线性变化趋势,但年代际变化明显,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特征;大部分地区夏、秋季略减少,冬、春季呈增多
利用2000~2013年济南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雾和霾的气候变化特征,采用T-mode主成分分析结合K平均聚类法对天气进行客观分型,研究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形势下雾和霾发生频率.结果表明,雾日数以0.4天/年的速度下降,前11年济南霾日数呈现正常波动性变化,从2011年开始显著增加,尤其2013年度出现霾日数跃增.济南地区9种天气型中,冬季出现的WT6和WT9发生雾概率较高,冬季时WT1、W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