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弯道流速变化的物理模型研究

来源 :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邻近河道的农田、公路和建筑物会由于水流冲刷、河道变迁以及河流的弯曲发展而受到破坏,这种现象发生在河流弯道处,这是因为水流流态和流速在弯道处发生变化而影响到泥沙输送、冲坑形状,以及泥沙淤积.因此,研究弯道处的水流特性对设计标准的选择和桥梁、防冲坝和侧入水口等涉河建筑物位置的选定意义重大.同样地,对于改善河道亦有效用.造成弯道流速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离心力,它足造成水面倾斜的原因.这种现象的产生缘于额外的压力梯度.它最终导致弯道截面上离心力和压力梯度所产生的力之间建立一种平衡.这样的结果是:一个次生流会出现并由此而改变河床形态和平面形态.试验在修建的矩形断面定床U形水槽中进行,水槽宽0.6 m,高0.6 m,弯曲半径为2.6m.本研究做了一组试验,其中当弗汝德数分别取0.27、0.41和0.55时,在河道模型的19个横断面上测量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流速.绘制了沿弯道的速度曲线图来分析弗汝德数对流速大小的影响,并找出了出现最大流速和最小流速的区域.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黄河泥沙淤积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在前人治理泥沙淤积的经验上提出解决泥沙淤积问题的新方法:使用“移动式船坞坝”束水、抬水,集中水势攻沙、赶沙,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变地上黄河为地下黄河.
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工程的目的和任务为:实现多引沙、引粗沙、淤粗沙、排细沙.相应输沙渠的任务足将粗沙高含沙量水流顺利输送到淤区.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工程位于小北十流上游左岸连伯滩,输沙渠长2.63 km,中间设两个弯道溢流堰,按流量71 m3/s、输送200 kg/m3含沙量进行输沙设计.上游弯道溢流堰上、下段输沙渠比降分别为4‰、5‰,渠底宽20 m.2004年放淤试验表明,试验工程输沙渠输沙设
2001年10月初实施的挖河固堤工程的开挖河段为义和-朱家屋子河段,至2002年5月中旬工程基本结束,这期间河口流量一直较小.2002年7月初进行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的首次调水调沙试验,利津站超过2000m3/s的流量持续了11天.黄河口河段河道主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黄河中游已连续多年枯水,而黄河流域工农业牛产及人民生活用水量日益增加.根据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及水资源利用要求,对平水期水文测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行平水期流量测验方法分析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采用1982~2003年共31次精测法资料,分析出吴堡站平水期精简测验的误差.认为平水期流速仪一、二点法测流在黄河吴堡水文站可行.
NDVI是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的最佳植被因子.基于遥感影像TM数据提取了NDVI值并将其与土地利用信息同时集成于土壤侵蚀图的每个图斑,建立了包含多种因子的空间数据库.通过每个图斑林草地面积百分比和NDVI值的统计分析,建立了NDVI与植被盖度的线性关系.多重因子数据库和NDVI-植被盖度关系,可以为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提供支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的“二级悬河”成逐渐发展之趋势,在2002年的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濮阳南小堤至彭楼河段开展二级悬河治理试验工程建设.本文介绍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情况,分析了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效果,为今后进行“二级悬河”的大规模治理提供了参考.
首次建立了能够模拟黄河口海洋与河流混合动力作用模式下黄河口岸线淤积、延伸、侵蚀规律的一线数学模型.介绍了一线模型的基本原理及重要参数的确定,详述了反映岸线侵蚀重要因素的波浪破碎模型.认为黄河口径流挟带的大量泥沙受到水流动力轴线影响沿岸线的淤积分布,是黄河口附近岸线演变的重要因素.利用黄河口实测等深线等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模型可以用于黄河口岸线演变的预测计算
本文选择鲤科及虎科鱼种作为兰阳溪河口段鱼类栖地多样性研究之指针物种,并利用拟似二维NETSTARS模式及水平二维TABS-2模式进行栖地水理分析.经由各种水文条件变化及丁坝工配置之水理仿真结果,可利用鱼类可用栖地面积法(WUA)计算不同鱼种之栖地面积,藉此分析其栖地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常流量下,鱼类栖地面积将随着丁坝工缩短及数量降低而有渐增的趋势.另外,研究结果也证实,河岸丁坝工的设置的确能有
黄河生态系统是由黄河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体,本文根据黄河流域生态和环境状况,进行了生态分区和河道生态保护目标识别,阐明了黄河河流生态系统的特征.并对重要生态保护目标黄河下游湿地植物演替、鸟类多样性和黄河水资源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当水流挟带大量泥沙时,大量泥沙颗粒(特别是细颗粒)的存在会改变流体的性质、影响水流的流动,使得这种高含沙水流具有许多不同于一般挟沙水流的特点,水力计算的问题,关键在于对流体和流态的分析和判断.本文对浑水管道长距离输送泥沙级配的优化问题,高含沙少流的输沙特性,管道输送的水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提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