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及重点地区多尺度地震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sy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30多年前地震层析成像提出以来,地震学家应用这一强有力的工具研究地球内部的横向非均匀结构,由此获得了多种尺度的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可望回答地球动力学的一些基本问题,随着对地球内部结构认识的深入,地震层析成像对地球科学的发展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应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对中国大陆及其一些重点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认为中国大陆内部地震的主体活动特征是西部远比东部强,而在中国东部地区内北部(东北及华北)又比南部(华南)活跃得多。认为中国大陆内这一强震活动特征主要是受周边板块深部结构的控制。南北地震带作为中国东西部地区的分界,该带及其以西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受印度板块的控制,印度板块在浅部缓角度的俯冲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来源,南北地震带东侧具有很深根的高速块体的阻挡则是该带成为中国大陆内最强的地震活动带的主要原因,这一阻挡作用也使得印度板块俯冲碰撞对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影响有限。中国东部的地震活动主要是受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下深俯冲然后滞留的影响,正是由于从北往南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由缓变陡形成了中国东部地区北强南弱的地震活动格局。
其他文献
当气枪组合震源在海水中沉放深度较浅时,鬼波引起的频率陷波在较高频率处出现,子波可获得较丰富的高频成分,但其低频成分不足,针对这种现象,提出立体组合气枪震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鬼波的影响,使其激发的子波具有较好的低频和高频成分。
本研究采用来自于南海北部陆坡深水盆地白云凹陷的高分辨率2D和3D地震数据、浅层及深部测井资料及多波束资料,对深水钻探中浅水流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及超压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具备浅水流发生的潜在条件,深水水道发育区为潜在的浅水流危险区,浅水流具有独特的地震响应特征,泊松比高达0.49,纵横波速度比约为3.5-9或更高SWF层位对地震属性的敏感度Vp/Vs>AVO响应>泊松比。现
本文对东沙隆起带上的构造型碳酸盐岩气烟囱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东沙隆起带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综合钻井资料及地震数据,基本认定构造型碳酸盐岩气烟囱与东沙运动紧密相关。构造型碳酸盐岩气烟囱对碳酸盐岩储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造成油气产量下降的原因。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礁相碳酸盐岩广泛发育,采用地球物理反演的方法,在已发现礁相碳酸盐岩油气区储层的区域进行地球物理特征研究,对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东沙海域深水区生物礁和碳酸盐岩台地进行地震识别,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主要的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其中对流花碳酸盐岩区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重点分析,初步查明了南海北部深水区碳酸盐岩台地时空分布及其地球物理特征。
基于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东沙海域深水区生物礁和碳酸盐岩台地进行地震识别,并与南海北部陆缘其他深水盆地对比,对东沙海域重点目标区进行精细解释,建立东沙海域更加精细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研究生物礁及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规律。
本文介绍了南海北部陆坡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发育情况,结合多波束资料、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和地质采样来研究海底MTDs的结构特征和几何形态,并对发育不同类型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形成特定的构造演化进行了论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增长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加之陆上油区、浅水区以及老油田区新发现难度及勘探难度的增大,使人们的目光投向了深水碳酸盐岩。本研究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高分辨率2D和3D地震资料、钻井测井资料及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深水碳酸盐重力流体系进行研究。通过2Dmove和3Dmove建立区域地质平衡剖面,重塑研究区冲刷改造和重建作用前地貌,计算沉积剥蚀量,分析深
根据联合国官方网站收集已提交的划界案,对各国提交的案例在《公约》七十六条的框架下进行分析统计,学习外大陆架划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全球海底扇资料,研究分析其影响外大陆架划界的地质要素,包括其大陆边缘类型和沉积物分布情况,扇体的发育背景,为之后的坡脚点分析提供地质背景。同时结合受到公平原则和法律要素影响较大的个别海底扇。在此基础上,运用软件对根据地质要素分类的每种扇体进行典型研究,根据选取的地
BYT井位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南边缘的深水陆坡区,是该盆地唯一的水探超千米的深海钻井,开拓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资源新领域。本文从沉积相标志、沉积相特征、微相特征等方面,系统研究了该井珠江组沉积特征,总结出白云凹陷东部的珠江组沉积物形成于海底浊积扇内扇沉积环境。
黄海由于多次构造变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扭曲和褶皱发育,残留盆地埋深大,中、深层的地震成像不清晰,仅仅依靠地震技术已无法达到勾绘残留盆地宏观格架及盆地基底结构的目的。通过重力、磁法等位场提取技术,圈划出残留盆地的宏观格架与分布,特别是给出残余厚度的分布情况,从而得到残留盆地的位置,对指导残留盆地油气的勘探部署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