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国家祭祀形制考论

来源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泰安卫星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qllm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末期儒家主导的郊祀制度改革中,泰山超越区域性山岳的局限,从祀于国家祭祀中心的京城郊祀.从此形成了泰山所在地与非泰山所在地京城两个泰山祭祀系统.京城从祀于京城郊祀的泰山神以坛祭木主的形制祭祀,体现了儒家对泰山神为自然地理之神的神格认定.此后朝代,除明洪武年间至嘉靖九年出现了设坛庙祭的形制外,从祀于郊祀的泰山祭祀基本上沿袭这一形制不变.自北宋开始,受所在地泰山祭祀影响,京城又出现了天齐仁圣帝庙、五岳观、东岳庙等专祀泰山的祠庙,这些祠庙一律采用了人格化偶像化庙祭的形制.源自先秦的所在地泰山祭祀,带有明显的神祠色彩,采取了偶像化庙祭的形制.西汉末年郊祀制度改革,对泰山所在地祭祀的形制产生了一定的有限度的影响,自西汉末年至唐代,泰山所在地祭祀中,其祭祀形制始终坛祭与庙祭杂糅,表现出复杂的面貌,体现出儒家礼制要求与民间信仰的相互交融、互相影响.直到北宋时期,随着民间信仰力量在泰山祭祀领域的壮大,这一局面得以扭转,所在地泰山祭祀形制开始全面摆脱儒家礼制的影响,向着传统祭祀形制全面复归.
其他文献
泰山是中国名山,出现于东汉至北宋的汉译佛典中.从汉译佛典中有关泰(太)山的教义内容来看,汉译佛典中的泰山具有稳重不移、巨大显著的特点,分别与"泰"字之义(平安,安定)和"太
清康熙年间,山左诗坛出现一位重要诗僧,泰山普照寺住持元玉.他精通儒释道,与高珩、唐梦赉、孔尚任、孔贞瑄、李澄中、李焕章、赵瑗等人为至友.元玉之诗具备一种守静致虚的审
自然环境对人类精神活动——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深厚的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古人尊山为祖,把山
《泰山通志》将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方法,重点着眼于“通”,可吸收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民俗学、文学、艺术学、文献学、旅游学等学科的学者共同参与,对泰山的自
泰山经石峪刻经经过了认真的整体设计.工程实施了两期后,便草草收工,成为没有按原计划完成的半截子工程.其原因,与北周大举东进灭齐,北齐政权跨台,官僚僧人亡奔,工程人员四处
金代女真统治时期,泰山一地名家辈出,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李之翰,是宋金时代杰出的名儒和著名文学艺术家,为泰山名士杰出代表,生于1094年,卒于116
《梁父吟》、《泰山吟》是泰山独有的诗歌体式.这是春秋时产生于泰山的思亲诗,到东汉未转化为哀挽诗.唐代李白作为抒志之作,南宋至元明多为抒愤之作,清代之作多生死感叹.这种
西方汉学家关于泰山信仰的研究,涉及到封禅、泰山神灵、民间信仰组织和地域性信仰等有关专题,本文拟对此予以概述性介绍,以期对西方学术界的泰山信仰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
《泰山天仙圣母灵应宝卷》是一部新发现的孤本宝卷,又名"泰山天仙圣母灵应真经",简名"泰山真经",经折本,上、下卷二册.卷中引用《天山圣母灵应泰山娘娘宝卷》文,其编写年代应
泰山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而形成了较早的人类文明.宗教信仰是泰山文化的主要特色.在原始自然崇拜中,泰山信仰主要表现为原始山岳崇拜、古代日神崇拜及部族首领的柴望信仰.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