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廓线雷达测风数据的能谱分析研究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Q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风廓线雷达获取的长序列水平风探测数据,进行了中高空大气的风能谱、湍流能谱分布特性分析.平稳天气情况下中高空湍能谱在4×10-5s-1~10-3s-1区间内呈指数分布,湍流能谱密度表达式为S(f)= afb,b值在-0.7~-1.1之间,处在含能区向惯性副区过渡区.不同天气情况下风能谱,湍能谱表现特征有所差异.在湍谱分布中表现不同的周期峰值区,湍能密度随高度变化也有所差异.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结冰是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器的水)冻结成冰.在观测工作中,结冰现象的出现有其特殊意义,如初终间日数的计算,以及出现结冰后雨量计停用等.本文从水体状况、温度高低、冬季和春秋季节,以及湿球纱布结冰、积雪、雨凇、道路结冰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漏记或多记结冰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早起早看、结合温度等资料综合观察判断等项预防和补救措施,以避免结冰现象漏记或多记情况的发生,为测报质量的稳定提高提供点滴帮助.
本文选取了合肥、芜湖、安庆、宿州、滁州作为观测热环境受到城市化影响较大的城市台站,同时选取了肥西、南陵、怀宁、灵璧、凤阳作为观测热环境保护的较好的参考台站.首先利用台站观测数据进行定性研究,发现城市台站的气温序列明显高于参考台站,其观测数据不能真正体现观测地区气温状况,台站的区域一致性受到了城市化较大的影响.接着利用多时相的遥感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对台站半径为2千米缓冲区内的土地利用类型(LUCC)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卫星云图对2012年7月7日出现在淮北市的暴雨到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暴雨预报提供一些参考或借鉴。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中小尺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是这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雷达回波的强度及回波带的范围和回波所在的位置与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雷达回波的强度越大,降水的强度越大;雷达回波带的范围越大,降水的范围也大;回波带越集中,降水的强度也越
2013年6月11日08时至6月12日08时,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部分站点出现冰雹、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以期对今后的预报服务工作有所助益。本文详细分析此次过程的大尺度天气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北京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一小时累积雨量等产品和海淀风廓线探测数据、5分钟加密自动站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本次过程主要是对流层中层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系统斜压性较强
本文研究了风廓线雷达标定系统中的两个问题.首先,在风廓线雷达回波强度标定原理的基础上,依据雷达气象方程,分析了发射功率变化和接收机增益变化对回波强度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实时测量每个脉冲重复周期内发射功率采样脉冲和回波功率在数字中频接收机的输出值,改善回波强度测量精度的方法.其次,在风廓线雷达速度标定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速度标定中因I/Q信号的幅度、相位不平衡造成的镜像谱分量,提出了一种基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