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PICC相关血栓性静脉炎预防和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x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PICC所致血栓性静脉炎中应用效果.方法:创建 QCC 活动小组,由经过培训的 QCC 活动圈员利用品质管理手法对我科2013年4月至 2014年4 月行PICC置管患者256 例进行护理,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置管所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病明显低于品管圈活动前﹙χ2 =4.054,P<0.05﹚;因置管所致血栓性静脉炎引起的非计划性拔管病历也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预防置管所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降低血栓性静脉炎所致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提高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乙肝携带者外周血中Th17/Treg 平衡相关细胞因子IL-2、IL-10、IL-6、IL-17 及TGF-β1 随患者体内病毒载量变化时的改变。方法86 名乙肝携带者分为非活动性HBsAg 携带者组、慢性HBV 携带者HBV DNA 低载量组和高载量组。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血糖与血浆粘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1 例本院住院患者作血浆粘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血糖检验及相关统计学分析。
背景与目的:肠癌患者因肿瘤负荷、手术创伤等原因,凝血系统的平衡状态常被打破,容易出现出血或血栓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会议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的关系。方法:100 例DIC 患者根据临床确诊DIC 分类为:一组肺癌DIC(50 例)、二组急性心梗DIC 组(50 例),另选正常同年龄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浓度与人宫颈癌基因蛋白(HCCR)及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 例健康体检者和400 例HBsAg 阳性患者的血清,根据HBsAg 浓度分为四组:A 组87 例(0.5ng/ml~150ng/ml)、B 组98 例(151ng/ml~300ng/ml)、C 组113 例(301ng/ml~450ng/ml)、D 组102 例(>45
目的:分析研究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HBV-DNA 阳性率。方法:选择同时检测了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HBV-DNA 的患者,根据血清标志物的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分析各组HBV-DNA 的阳性率。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指导抗生素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儿科 2014 年11 月 至2014 年12 月收治的 68 例发热患儿的外周血血清 PCT、HCRP、WBC 等检测数据。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 年11 月至 2014 年 3 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62 例和健康体检者6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程及血清学模式与HBV-DNA 病毒载量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134 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信息、血清学模式分型(乙肝两对半)及HBV-DNA 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信息,运用SPSS19 进行统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