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消痞方对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及胃泌素-17影响的临床观察研究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首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我们采用胃痛消痞方治疗FD患者30例,取得良好疗效,并对其症状及胃泌素-17进行了临床观察。 方法:观察3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胃痛消痞方,对照组用西沙比利。用药4周后对比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及胃泌素-17变化情况。 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0.00%Vs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P<0.01)。胃泌素-17治疗组3.23±0.51Vs对照组5.52±0.69(P<0.01)。 结论:胃痛消痞方可降低FD患者血清G-17水平,改善FD患者症状,治疗FD安全有效。FD发病多与情志失调、脾胃升降失调有关,本病的治疗重点是重视五脏藏神,脾为枢轴的理论,调畅气机、使其升降有序。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新加坡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人群的发病因素、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通过调查深入了解新加坡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状况;同时分析并揭示新加坡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特点。
目的:通过对电针刺激足三里与药物治疗相比较,来评价电针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价值,并探讨其可能所包含的机制。方法:40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被纳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治疗组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对照组口服莫沙比利,试验前后分别记录排便困难症状评分表和抑郁焦虑评分表,行结肠传输试验,并且抽血检测P物质和胃动素的水平。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
本文对常用肝损伤模型及其特点、刀豆蛋白A肝损伤模型的特点、刀豆蛋白A肝损伤模型的应用进行介绍,指出选用HBV感染的实验动物,结合ConA刺激可能一个可靠的选择,如ConA诱导HBV转基因小鼠的模型应用于科研,以期更接近人类HBV感染的过程,科研接近临床、服务于临床,达到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预备达到之目的。
肠易激综合症为常见胃肠疾病,其病理生理改变与5-羟色胺(5-HT)信号系统变化密切相关。其与抑郁症往往相互影响。因此对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应重视其抑郁症状,及早防治。抑郁症发病机制已经由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深入到了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5-HT信号系统,特别是5-HT受体的功能改变在抑郁症脑机制担任重要角色,其中5-HT1A受体功能失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相关信号通路涉及“受体-G蛋白-
目的:研究葱白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脂肪乳灌胃的大鼠制作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HE染色法观察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ELISA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含量,比色法检测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治疗结束后,与模型
中医是祖国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中国文化和社会资源的珍贵财富,中医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她的形成与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密不可分,正如哲学中“象”思维在中医发展史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将医学与哲学水乳交融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这种特色在思维方式上就表现为“象”思维。“医者,理也,理者,意也……得理与意,医也。”象与意是中国古代一对重要的认识论范畴,得象忘言,得意忘象正是中医思维的最高境界。本文浅析中医与象的关系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存质量与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分别测评其反流相关症状、中医肝胃不和证、生存质量,分析生存质量与反流相关症状、中医肝胃不和证的相关性。结果:从反流相关症状上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存质量在SF-36量表生理职能、身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四个维度上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从中医肝胃不和角度上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在SF-36量表活力、身体疼痛、
目的:通过不同组方中药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细胞ROS的影响,来探讨不同组方中药对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刺激的方法制作了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应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化瘀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给药,检测模型大鼠胃黏膜活性氧(ROS)含量。结果:不同组方中药可以通过对胃黏膜细胞ROS的影响从而达到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而且健脾化瘀中药的作用要好于活血化瘀和健脾益气中药
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是一种常见的特殊类型胃炎,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可能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免疫机制异常、高胃酸分泌、胆汁反流等有关。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在Hp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介导作用。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细胞因子(cyto
目的:通过观察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及正常对照组胃粘膜G细胞、D细胞、壁细胞数目以及G、D细胞数目比值(G/D),研究三者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初步探讨PEG脾胃湿热证与胃酸分泌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该病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方法:选择REG中医辨证符合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患者65例,并设正常对照组11例,所有受试者均空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