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2-Fe3O4光催化/吸附双功能材料除As(Ⅲ)研究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ew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水砷污染问题严重威胁饮用水水质安全,随着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提高,致使多地饮用水中砷超标问题突显.本研究利用CeO2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及CeO2,和Fe3O4对As(Ⅴ)的强亲和力,合成并表征了CeO2-Fe3O4功能材料,考察复合材料的光催化/吸附除砷效果;研究了初始pH值、共存离子等因素对吸附除砷效果的影响;采用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等手段进行吸附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照射下,As(Ⅲ)能完全被氧化为毒性较低的As(Ⅴ),同时将As(Ⅴ)高效吸附于CeO2-Fe3O4粒子表面.在中性条件下,CeO2-Fe3O4粒子对砷的饱和吸附量为122.19mg·g-1.共存离子Cl-和SO42-对As(Ⅴ)的吸附没有显著影响,而CO32-、SiO32-和PO43-与As(Ⅴ)存在明显的竞争吸附,使As(Ⅴ)的吸附去除效果明显降低.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拟分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表明As(Ⅴ)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导.CeO2-Fe3O4复合吸附剂可快速实现固液分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以生物碳为模板有效实现对As(Ⅲ)的光催化转化,并提出了一种具有-C=Sn-S键的生物碳/SnS2复合材料新的界面设计策略.与纯SnS2相比,-C=Sn-S键的构建可以更有效地促进As(Ⅲ)向As(Ⅴ)的光催化转化,这是因为-C=Sn键的极化和共轭效应.同时,CaSO4·nH2O(n=0,0.5,2)可以一步将As43-快速转化为Ca3(AsO4)2沉淀物以去除水溶液中的砷.特别是,7500μ
研究改性龟裂陶粒填料结合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微污染河水效果.结果表明:改性龟裂陶粒结合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微污染河水是可行的,且处理效果优于传统普通陶粒.改性龟裂陶粒适用于在微动力条件下,0.25∶1低气水比时依然能较好的处理微污染河水,出水好于达到地表水Ⅲ类,这为降低传统曝气生物滤池能耗提供了保证.
以钨酸钠和硝酸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WO3过程中加入结构调整剂(NaCl)进行改性得到系列样品NaCl/WO3,通过XRD和BET表征分析表明:NaCl的添加不改变三氧化钨的品型,但添加适量的NaCl会增加高能晶面的暴露量,有助于氧化物种(O2-、-OH、HOO-以及H2O2)的增加,提高催化剂的氧化活性;BET表征分析,添加适量的NaCl会使材料形成大量大介孔(狭缝孔),这使得污染物可以迅速传送
利用ATRP反应合成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VDF-g-PEGMA和含有不同官能团的碳纳米管作为共混改性添加剂,氯化钠作为凝固浴,制备了含有不同官能团的PVDF-g-PEGMAPVDFCNTs膜.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膜的结构与形态,并探究了不同碳纳米管的加入对膜的粗糙度、接触角、纯水通量、截留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其他情况,添加了含羧基碳纳米管时,膜的各项膜性能提升最为明显,孔隙率为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壳聚糖基疏水改性絮凝剂在处理受痕量抗生素污染水体中的应用.通过向壳聚糖主链上接枝不同长度的疏水支链,制备了三种适度疏水改性壳聚糖基絮凝剂(MHCs).采用烧杯实验及絮凝沉淀-超滤连续流实验对水处理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维持与商用絮凝剂同等水平的浊度和UV254去除率的同时,针对初始浓度为0.1μg/L诺氟沙星(NOR)和泰乐菌素(TYL)这两种典型抗生素,MHCs的去除效果
磷的大量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水体中磷酸盐的浓度以防止富营养化是水污染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本论文成功制备了一种纳米复合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中的无机磷.通过将多金属钼酸盐分散于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孔道中,得到了纳米复合材料FM-201.对含氧阴离子磷酸根,该吸附剂不仅展现出良好的除磷能力,并且能在双组分溶液中(共存SO42-)高选择性地吸附磷.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为化学吸
以农业废弃物花生壳及累托石为原材料,采用浸蘸法制得累托石/生物炭复合材料,通过XRD和SEM测试研究其微观结构,并以盐酸四环素溶液为模拟染料废水研究其吸附性能,考察了材料制备温度、制备比例、溶液pH、接触时间、复合材料投加量以及污染物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累托石/生物炭复合材料对盐酸四环素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pH为4,热解温度600℃的累托石/生物炭比例1∶2的复合材料效果最好
硝酸盐异化还原到铵(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能够将硝酸盐中的氮还原为NH4+保留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硝酸盐去除的重要途径之一,DNRA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本文主要对影响DNRA过程的几种因素进行讨论.
蓝藻水华及其产生的藻毒素(MCs)是中国长期面临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水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寻找安全高效的藻毒素去除技术是亟待解决的环境科学难题.本研究在分离获得土著高效的藻毒素降解菌群YFMCD4的基础上,率先探讨其降解藻毒素的效果和机制.采用响应曲面法评价了不同温度、pH和初始藻毒素浓度对菌群YFMCD4降解藻毒素MC-LR效率的影响,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探讨该菌群的组成结构,
本论文探讨了化学还原沉淀法处理铬酸阳极氧化产生的高浓度铬废水的可行性,分别以亚硫酸氢钠、硫酸亚铁和铁屑为还原剂,探讨了还原剂投加量、还原pH值对Cr(Ⅵ)还原效果的影响以及溶液pH对Cr(Ⅲ)沉淀的影响.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化学还原沉淀法能有效地去除铬酸阳极氧化产生的高浓度铬废水,亚硫酸氢钠和硫酸亚铁对Cr(Ⅵ)的还原效果明显优于铁屑,且pH低对还原有利.与传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