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滑膜肉瘤1例报告

来源 :2018河北省放射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1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膜肉瘤具有间叶和上皮双相分化的特征,属于软组织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复发及转移率高,最常转移至肺组织,发病原因目前不明。常发生于关节、滑膜等部位,80%~95%发生于四肢大关节,前臂、大腿及腰背部的筋膜也可发病。发生于肾脏的滑膜肉瘤较为罕见,常见于儿童及青年人,尤其以30~40岁多见,男女发病比例并无明显差异。肾细胞癌是目前列居第一的肾脏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与肾脏滑膜肉瘤难以区分。肾细胞癌的典型CT表现为软组织病灶形态欠规整,其内可有坏死,增强扫描呈现边缘性不均匀强化,约15%病灶表现为囊性,若囊性灶发生坏死则表现为中心性,内密度不均匀,且壁不光滑,此特征与前文所述肾脏滑膜肉瘤囊性灶壁连续且没有壁结节不同,可作为鉴别点之一。
其他文献
脑静脉窦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疾病,脑静脉窦血栓发生的原因及其病理的变化和普通的动脉血栓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所以脑静脉窦血栓导致的脑梗死的表现和普通血栓导致的脑梗死也有很大的区別。因为脑静脉窦属于容量血管,和瓣膜之间缺少连接,其侧支循环比较丰富,所以脑静脉的代偿能力很强,导致血栓容易蔓延到脑部的深静脉或者是脑部其他的静脉窦中。脑静脉闭塞会造成血容量的增加,使脑脑脊液回流不畅,增加脑内的总容
随着头颈动脉CTA检查的普及,为临床提供无创性血管影像的同时,还应关注此类特殊患者,如果(非高龄患者)出现超过25秒仍未见监控层出现明显动脉显影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经验值扫描,可尽可能保证一次扫描达到有效CT值,或接近有效CT值,保证VR重建及分析成为可能,避免患者二次扫描。同时应该在有超声提供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可能的情况下,必要时小剂量团注加扫,先用20ml造影剂小剂量团注测峰值时间,监测颈内动
探讨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CRMO)的影像及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CRMO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充分深入的认识此病的发展过程及临床特征,可做出准确的诊断,避免不必要地有创检查及误诊。
基于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技术,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患者脑局部一致性变化特点.岛叶等边缘系统脑活动一致性减弱,说明CCS的发生可能与这些部位的损伤有关。合并CCS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远隔部位损伤,进而诱导卒中进展,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合并CCS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皮质下网状结构(包括延髓、脑桥、中脑和丘脑)脑活动同步性增强,促使大脑保持觉醒状态,可能是一种代偿机制。
脑分水岭梗塞是指发生在2条或2条以上脑动脉末梢交接区脑梗死,过去仅能通过病理解剖诊断,自CT和MRI应用于临床后才有了临床诊断。大约占缺血性中风的10%。早期诊断、病治疗,预后较好。分水岭梗塞是脑低灌注和微栓塞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脑半球内存在2种类型的分水岭区域:皮层分水岭区和脑内分水岭区。脑内型表现为串珠样或融合成条状的异常信号区;皮层前型、皮层后型呈楔形,尖端向侧脑室底朝向软脑膜面,不能用某一支
探讨脑缺血早期CT图像上异常征象与脑梗死发生之间的关系;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这些征象的关系,深入理解脑缺血早期异常CT征象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脑缺血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颅脑CT图像上有意义的异常征象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更准确的诊断早期脑缺血。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TA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取117例血脂异常的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另收取同期116例血脂正常的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利用256层螺旋CT对其分别进行颈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的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腔的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的差异.同时根据血脂升高的程度
由于腕豆骨位于腕关节尺侧的前下方,人体滑倒用手触地时,容易首先触及,易使豆状骨骨折或脱位.常规腕关正侧位摄影,豌豆骨被三角骨或其它骨头重叠,不易观察其详细情况.经多次讨论证实,通过下述方法投照能更好地显示豌豆骨及其与周围的结构关系,诊断时结合腕关节正位,对豌豆骨的诊断帮助很大.
医患关系沟通基本要求是尊重、诚信、同理心、耐心。医患关系沟通能力的提升方法是:扎实的专业基础、反复的沟通实践、良好的沟通心态、系统的思维方式。本科基于对上述医患沟通原则的了解,为了缓解医患矛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医患沟通方法,如果影像科能坚持做到以上这些,不但可为临床医生治疗疾病提供有利信息,促进疾病的好转,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更重要的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可以很大程度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是以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内脏器官内嗜酸性透明包涵体为特征的慢性进展神经退行性病变,由于其临床特征多变,CNS+PNS+自主神经受累,常被认为是一个异质性疾病,本病发病年龄多为为51~76岁的散发型NIID患者中,痴呆为最突出的首发症状(94.7%),其次为瞳孔缩小、共济失调和意识障碍。同时观察到肌肉无力和感觉障碍在发病年龄<40岁的家族性NIID患者中,肌无力发生率最高(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