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强迫机制下的MCS对比分析

来源 :201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52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快速同化系统LAPS资料,结合云图、雷达、地面逐小时加密观测信息,对比分析了2012年7月12-13日,发生在鄂东北的连续两次大暴雨过程.分析发现两次降水过程发生在不同的环流背景条件下,其中第一阶段主要是暖区降水,其西风槽偏西,表现为更强的不稳定条件和热力条件,而第二阶段降水发生时,西风槽明显东移,引导地面冷锋南下,形成锋面降水.其中尺度环境条件也有明显的区别,暖区降水和锋面降水同样具有充足的整层水汽、较低的拾升凝结高度及一定的对流抑制,但是暖区降水相对具有更高发生中气团温度较环境更高,且不稳定更强,并具有更高的对流有效位能.分析结果显示:两次降水过程发生的强迫机制明显不同,前者主要是由于暖平流强迫触发了初始对流的生成,初始对流产生降水在地面形成冷池,冷池外围的下沉气流与暖湿气流汇合,触发新对流,形成后向传播,强降水得以维持,在这个降水过程中,热力因子起到主导作用,一定的地形抬升对降水有增幅作用.而第二阶段降水主要是锋面南下,产生锋生,促使对流发展,在这个降水过程中,动力因子起到主导作用.在两种不同动力机制条件下,前者MCS稳定少动,持续时间长,对流云团呈不对称分布,强回波伸展高度高,强降水主要位于TBB梯度大值区,产生的雨强也更大,并伴有强雷电活动.后者对流云团呈对称分布,强回波伸展高度较低,强降水主要位于TBB大值中心,表现为明显的暖雨过程.但是两种动力机制下,同样形成了长时间的降水:一是由于对流降水单体传播和移动相互抵消,形成后向传播,从而使对流系统稳定维持;二是强降水单体依次经过同一地点,形成列车效应,从而产生较大的累计降水.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化石能源的不断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迫使人类寻找新型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其中木质素含量约占25%左右,目前每年以造纸工业废液等形式排放到自然界,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木质素的高附加值化未能实现。本论文,以木质素模型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探寻提高木质素附加值有效途径,因此,开展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催化转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以纳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跨越江海湖泊等特大型桥梁不断涌现,桥梁的建设必定对桥梁基础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桥梁基础的防水构筑物主要包括钢板桩围
随着近年来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水上桥梁基础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在强潮汐海域下切实保证桩基的成桩质量,成为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一大关键课题。结合大连
根据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东段部分)的特点及海底实际地质状况,阐述一种在裸岩区下放钢护筒的施工工艺,并从钢护筒制作基本要求、钢护筒焊接质量要求等方面对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
岩溶发育地区,溶洞、裂隙等现象较多,在钻孔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此种情况,极易发生偏孔、卡钻,甚至难以成孔等事故.根据岩溶地质的工程特点,介绍了钻孔桩溶洞处理的方法,针对
  在海(河)浅水区施工承台时,正确的选择钢吊箱与钢套箱施工方案,必将节约工期、节省材料和降低成本。现以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工程第三标段东引桥浅水区承台施工为例,对钢吊箱
  箱梁作为桥梁上部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其预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针对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箱梁及上横梁预制一标段的工程实践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今后类似施工提供参考和借
生物质作为可再生能源物质,其高效利用的关键在于阐明纤维素酶催化水解纤维素的降解机理。来自瑞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或Hypocreajecorina)的纤维二糖水解酶CBHI持续性催化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主桥为海上三跨地锚式悬索桥,锚碇基础采用水下预填骨料升浆工艺,为国内首例.根据锚碇受力特点,结构混凝土自重大,主缆对其水平分力大,这样对锚碇基础的承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主桥为海上三跨地锚式悬索桥,两个锚碇的基础均采用超大沉箱结构。单个沉箱尺寸为72m×47m×17m(包括趾),重量约26 000t,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沉箱。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