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非曼--女子师范及家政教育的积极推动者

来源 :第六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非曼(1897~1977),幼名王淑静,山东省德州齐河县安头乡王举人庄人,自幼在家乡接受家学启蒙教育.1923年考取官费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家政学硕士学位.1931年归国,任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教授.为中国大学设家政学系的开先河者.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内迁.先后执教于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师范学院,任教授并兼系主任.王非曼倾心女师教学,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师范及中学家政学科教师,也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在开启女性智慧,提高女性社会能力和社会地位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47年赴美与其夫慈冰如团聚,后在美定居.1977年12月在美国病逝,享年80岁.
其他文献
所身处的消费社会,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理论中超真实表象下的文化荒漠,"高科技"往往被视为罪魁祸首,而依赖科技的艺术产品则尤其备受质疑.文创产品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掘创意、获得认可并最终实现商业诉求,是科技为导向的文化产业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凯迪拉克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为例,仅将大众文化批评作为理论工具来关照产业本身,试图为拟真时代的文创产品找到一条全新的"去商业化"的商业路径.
文化工业理论批判已经遭到商品化的大众文化,认为文化工业是一种欺骗大众的"启蒙".它认为文化的理想状态是艺术,并将大众文化与艺术相对立.2004年,白先勇精心策划和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问世,先后在两岸三地和国外演出上百场,通过大胆改编带来的视听美感,赢得了青年观众,并一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典范.青春版《牡丹亭》的兴盛引发了围绕"昆曲应该如何传承"而展开的讨论热潮——这是大众启蒙还是大众
设计审美对贵州挑花苗绣文化创意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因为挑花苗绣的纹饰本身就具有设计构成感.设计审美对贵州挑花苗绣产品设计及产业发展具有推动的作用.在挑花苗绣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依据设计审美进行区分出深加工与精加工方向.挑花苗绣的产品创作也依据设计审美的需要分为装饰型的文创产品,与体验型的文创产品,装饰型文创产品体现挑花型苗绣的设计美感,体验型文创产品体现传承贵州挑花苗绣在针与线之间寄托的工匠精神.
西北联大是战时我国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之一,在抗战大后方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学校综合管理模式以及学生和教师的管理方面,探讨其取得巨大成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对于目前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国的古典植物学有辉煌的过去,但是,自西方引入的近代植物学在经历最初一段快速发展之后,却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阵痛中艰难的维持和发展,到1933年8月20日中国植物学会成立之前,有近30个机构(包括研究所和大学)开展植物学研究.1936年11月18日,由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后更名为国立西北农学院继续合作)合组成立的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为西北地区植物学的研究和人才培
西北联合大学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组建的一所"临时性流亡大学",简称"西北联大".西北联大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对于专门研究我国西北地区体育教育发展是的史学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西北联大"不仅聚集了一批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教育家体育学人"(如袁敦礼、董守义、谢似颜等)另一方面还因联大先贤们的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对
目的:梳理第一个自西北联大母体分立出来的后继院校——国立西北工学院主要科技学术期刊的办刊情况,从办刊宗旨、栏目设置、主要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考察其办刊特点.方法: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立西北工学院月刊》《西工友声》《纺织通讯》《机工通讯》,以期刊文本分析为基础对其办刊情况进行比较,明晰其办刊特点与传播特征.结果:国立西北工学院解放前共创办10余种期刊,所刊内容主要有工程学术与自然
西北联大的相关研究在近年开始得到很大的重视,也出现了许多成果.而对其医学教育的脉络发展、贡献和影响等方面研究还是相对寥寥.本文综合查寻有限的资料文献,由对唯一和全盘传承西北联大医学教育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及其附属医院的发展概貌和历程入手,做一探究,以图对其有个全方位的窥探,抛砖引玉,为该领域研究者起到探路之功.
由城固当时的县教育督导郑勋丞负责编纂的《陕西城固教育概况》,受到了教育部长陈立夫、检察院长于右任、陕西教育厅长王捷三和西北联大各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他们都为这本书题名题词、作序,通过这些题词和序言,可以看出西北联大领导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
俄罗斯文学在我国的传播深层次地影响了民众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的文化价值取向,促进了我国民主化的进程.对俄罗斯文学教育在我国早期发展进程和西北联大俄罗斯文学教育师资力量和学子师承进行梳理统计,结论认为,全面抗战以前的西北高等教育中,俄罗斯文学教育以及整个外国文学教育非常薄弱,西北联大传承外交部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北平大学文理学院和法商学院商学系的传统,形成了以曹靖华、徐褐夫、余振等为代表的俄文师资队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