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不同部位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移动度不同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于原发部位不同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测量术后瘤床区放置的金属标记的移动度大小,并评价其与膈肌移动度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1 6例术后瘤床区分别放置4-6枚金属的肝癌患者行4DCT扫描,利用4DCT图像分别测量各金属标记、肝脏和膈肌的移动度。为了便于分析不同部位的移动度,将患者CT图像中的肝脏体积分为右上、右中、右下、肝门和左叶五部分。
其他文献
目的 ATM蛋白作为参与DNA修复和细胞周期调控的重要蛋白,可能与放射敏感性相关。本研究对入组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进行含卡培他滨方案的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探讨ATM基因遗传多态与急性不良反应的关联,寻找预测不良反应的遗传标志。方法:2005年3月至2011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共400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入组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的术后同步放化疗前瞻性临床随机分组研究。全组均予真骨盆放疗DT5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 曲妥珠单抗联合辅助化疗具有明确的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的作用。在辅助治疗阶段同放射治疗的时间配合,尤其是左侧患者究竟是否会发生心脏损伤的叠加是目前临床资料上没有定论的部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乳腺癌术后放疗联合曲妥珠单抗的急性心脏毒性,以探讨首先,序贯或同期治疗模式对心脏损伤的差别;其次,心脏照射的体积-剂量,包括全心和亚结构的剂量是否影响了急性心脏毒性。
会议
目的 评价术前同步放射治疗与草酸铂和5-氟脲嘧啶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耐受性、有效性及远期疗效。材料和方法:自2002年2月至2006年5月,63例病理诊断明确的局部晚期直肠癌(T3-T4或N+)患者进入该研究。盆腔CT/MR及直肠腔内B超检查以确定局部分期,其中T3 18例,T4 45例。病灶累及肠周3/4周以上38例,累及1/2周25例。男性43例,女性20例;年龄为23~72岁(中位年
会议
目的 观察鼻腔、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放疗、化疗近期疗效,比较不同治疗手段对生存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近期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000年1月20日至2010年12月21日本院共收治131例鼻腔、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全部病例经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确诊,其中位于鼻腔109例,位于韦氏环22例,根据Ann Arbor分期,Ⅰ期116例,Ⅱ期14例,Ⅲ期1例,有B组症状患者34例,无B组症状
会议
目的 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不同的放疗方式在近期疗效以及放疗副反应之间的差异。方法:2007年2月至2011年9月行乳腺癌保乳手术及术后放疗的患者139例,根据放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三维适形放疗(两切线野照射)+电子线组76例,调强放疗+电子线组22例,同期加量调强放疗组41例,均给予全乳及廇床区加量放疗。三维适形组和调强放疗组依据手术切口外扩2cm为廇床补量区。先行全乳放疗,剂量为5000cGy
会议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同期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8月-2010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经新辅助同期放化疗术后病理证实pCR的49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11例未行术后辅助化疗. 结果 中位随访37个月,全组49例pCR患者3年总生存率(OS)、无复发生存率(DFS)和肿瘤特异生存率(CSS
会议
目的 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的准确预测为更好地实现直肠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保障.18F-FDG PET可较好地反映肿瘤内在生物活性,在肿瘤治疗疗效的预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放化疗前、后及手术前PET/CT的动态监测,探究其在评估和预测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疗效方面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53例局部晚期(T3-4和/或N+)直肠癌患者,所有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