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法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iuya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经济新常态的背景、特征、与经济法的关系、发展趋势和经济新常态下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了阐述,尤其是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无论是对经济新常态和经济法的研究者还是教学者、工作者,均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扩大,国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竞争环境中,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和风险日益加大.通过企业自身的法律管理制度有效防范与化解复杂的商业和法律风险以及企业经营的各种风险,完善国有企业的法律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国有企业在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扩大经贸交往中的迫切需求.论文以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理为研究对象,借鉴西方国家的政府企业、大型跨国公司在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2014年3月1日中国第一部规范民间融资的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民间融资法律地位的正式确立.本文通过对中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难现状的描述,指出目前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民间融资优势的介绍,希望从法律层面对民间融资予以规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遇到的问题.
《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但是这不意味这劳动者不承担相应的义务.劳动者的告知义务就是劳动者应当承担的义务之一,劳动者的告知义务可以分为签订劳动合同时的告知义务和履行劳动合同时的告知义务,并且在违反告知义务之后,劳动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劳动关系既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关系之一,那么自然应当需要市场经济的经济性相适应.
股市瀑布式的崩盘,不仅影响市场信心,还会损害投资者利益.域外的实践表明,作为风险控制手段,熔断机制能在剧烈的市场波动中稳定股价.同时,有利于遏制投资者非理性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中国在推广熔断机制时,应充分考虑该项制度对投资者行为和市场交易的影响,克服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方能更好地实现稳定市场、维护投资者权益的制度设计初衷.
经济法实然法所存在的问题,根本性原因在于体制,必须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需要实现真正市场经济,政治体制需要改变集权专制,实行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关乎理念,首先是国家领导层特别是主要掌权者的理念问题。领导人的理念如何,未来将会有何种变化,在中国现行体制下,人民不得而知。但作为学者,应当坚信应然法总会转化为实然法的,尽管时间或早或晚,路径或曲折坎坷或直捷平坦。
从中国司法实践来看,涉外竞争关系法律适用不统一,表现为是否适用冲突规范不统一、适用什么冲突规范不统一,单边主义与双边主义并存.双边主义在不正当竞争关系的法律适用中较常见,涉外垄断案件为数较少,集中体现着法律适用的单边主义倾向.导致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立法的不完善及国际私法意识的半醒状态.立法的不完善既包括实体法存在缺陷,特别是识别标准不明,也包括国际私法态度模糊.要统一涉外竞争关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的分配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主体间的收益关系问题,所以,明确和厘清分配主体是保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合理、公平分配的首要问题.而现阶段,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所涉及到的四个主体中,政府因现行征地制度的弊端而饱受诟病,农民集体存在概念模糊和所有权主体虚位的问题向来已久,农民个人据以分配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也存在管理混乱和空白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各个主体参与
在发展创新和社会本位理念之下,将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企业发展的法律规范组合为有机的法律整体,辅之以经济软法,逐步形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法制度体系,综合地、直接地调整市场经济运行中发生的基础性经济关系和管理性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公平分配、保障经济安全。经济法学要立足时代前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法理的指导和支撑,特别要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做出应
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从上至下叠床架屋形成了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发改委和省市县各级机构林立的执法权配置结构.不统一的考量因素和非细化的裁量标准导致现实中反垄断处罚金额起点与上限畸轻畸重.欧盟处理微软垄断案和美国处理微软垄断案分别确立了反垄断处罚的若干考量因素和限制性适用条件.中国反垄断法第49条的规定过于笼统和抽象,需要从三个层次细化:(1)统一行使自由酌处权的执法机构;(2)区别有效率和无效率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与政府职能的合理发挥.中国各级政府为了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所出现的信用危机,积极推动并掀起了区域性、行业性信用体系建设的高潮,其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纵观这些年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发现各级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过分强调了政府自身的力量,而忽略了培育和发展市场性力量和市场化机制,出现了不少错位、越位和缺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