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临界连续交错并联BoostPFC变换器耦合电感设计

来源 :2008年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aohu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国际铜价的上涨,变换器的成本也随之增加,在保证变换器性能的前提下,减少用铜量变得比较重要。传统Boost PFC变换器工作于电流连续模式,电感较大,于是有学者将电流临界连续模式以及交错并联技术引入Boost PFC变换器,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将耦合电感引入电流临界连续模式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以进一步减少用铜量,实现其成本与性能的优化。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的基本理论,之后给出电流临界连续模式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耦合电感的设计方法,最后对用铜量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比较。
其他文献
采用电场、磁场、应力场多场耦合成形固结技术制备了高致密Fe-2Cu-2Ni-1Mo-0.8C材料,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烧结材料的显微组织以及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重点探讨了耦合外加脉冲磁场对该烧结材料的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场和应力场耦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耦合脉冲磁场,由于改善了烧结材料中合金元素分布和组织的均匀性,不仅能提高烧结合金的耐磨性,同时还能显著提高其耐磨均匀性.在脉冲峰值
近10年来,晶粒度都在0.3~0.6微米超细晶硬质合金已经获得了充分的工业化应用。无论是基于新的应用领域的使用要求还是继续提高现有PCB刀具的使用寿命,人们都在持续不断地研究0.2微米级乃至纳米晶硬质合金。本研究是在传统硬质合金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合金成份来进一步控制合金的晶粒度。借助于我国硬质合金界在稀土硬质合金方面近20年的研究成果,从含稀土的0.2微米的超细晶硬质合金的烧结行为研究入手
带内螺旋冷却液孔的硬质合金棒材是近年来硬质合金领域出现的一个高新技术产品。用这种棒材生产的硬质合金钻头、立铣刀、铰刀、丝锥等,在用于加工工件时,具有冷却效果好、排屑效率高、表面光洁度好、工具寿命长等优点。本文综述了生产带内螺旋冷却液孔棒材的各种方法,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简要介绍了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在这个领域取得的进展。
对生产低价铌氧化物用NbO5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生产NbO5的原材料中的化学杂质,萃取时采用特定的酸洗工艺并在压洗时使用专用的设备和工艺来提高Nb2O5的的化学纯度,采用氨气控制系统精确控制Nb2O5生产工艺参数,最终控制Nb2O5的部分物理性质,最后通过焙烧控制Nb2O5的相态,以适用于低价铌氧化物的生产。结果表明,采取控制工艺生产的有一定物理特性的Nb2O5,生产的低价铌氧化物有较好的电
本文介绍了一种扁度(径厚比)为2~20的肿片状钽粉的微观结构,有像树叶般的原生粒子和多孔团聚的颗粒;展示了片状钽粉与粒状钽粉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电气特性的比较,可以看出,片状钽粉具有更耐烧结性和耐电压的特征,特别适合作为中、高压电解电容器的原材料。
基于级联H桥型多电平逆变器模块中独立电容充放电过程的分析,本文深入研究了直流侧电容电压产生不平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探讨了这种不平衡的差异趋于稳态的可控特性,根据能量平衡理论建立的级联H 桥型多电平逆变器平均模型,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并验证其结论的正确性。本文的分析为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直流侧电容电压平衡的PWM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其结论将有助于大容量电机控制和动态补偿装置等大功率逆变器的工程分
分频输电技术是我国学者王锡凡教授于1994 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输电技术 。众所周知,一条所能传输的电能是有一定限制的。限制输电线路传输电能能力的因素主要有3个,即机械极限、热极限和稳定极限。机械极限就是说输电线路必需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也就是说,如果输电线过细、电线的支撑体(如铁塔)很弱,其输电能力必将受限,甚至稍遇风雨即倒,就无法应用。热极限在低压配电是考虑的主要因素,如导线过细,则可能导致导线无法
FACTS控制器能够控制输电网的潮流,减轻阻塞,限制环流,但是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高价格和技术缺陷限制了FACTS技术的发展。D-FACTS概念的提出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技术通过将大量静止串行补偿器分布挂在电力传输线上实现对潮流的控制,增大电力传输能力。本文对这种分布式静止串行补偿器的原理及其几种基于角度控制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与仿真, 仿真表明分布式静止串行补偿器能很好的改变线路阻抗,对潮流有很好
介绍了STATCOM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阐述了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电网谐波和无功电流实时检测原理,针对基于直接电流控制的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的实时高要求的参考电流的检测应用,设计了以DSP为核心的参考电流检测电路,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和可行性。
本文分析了两种不同的井下数据传输方案的不足之处,针对深井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电流环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简单介绍电流环的基本原理之后,详细描绘潜油电泵井下电流环的数据传输系统,并进一步阐述其具体电路实现原理图,最终通过实验结果论证该数据传输系统的可行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