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来源 :2009年软实力与政府传播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y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西方国家对中国认识双重标准的介绍,分别从意识形态、话语平台、话语运用方面分析了中国的话语劣势,指出中国争取话语权在意识形态上,主动争取道德制和重建文化价值机体系.一手提倡多元文化价值,文化平等和价值观相对论.一手反对媒体霸权造成的另类专制,文化歧视,变相种族主义,及双重标准。语言平台上,多用巧用软力量,社会力量,中国文化历史民族资源;弱国家管制,实力的强调,及官腔空话.话语运作上,加强建设融贯中西,善于驾驭西方语言,价值观及话语技巧的队伍,尤其是少数民族队伍。
其他文献
创先争优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两个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党建活动.如何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需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创先争优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指出坚持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实践中的统一,要把阶段性目标与长远性目标统一起来,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局的高度,从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强、理论知识缺乏、党性修养不高的原因分析,阐述了产生这种现象学生本身和基层党委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党员自身出发,提高认识、端正动机;从基层党委出发,规范发展程序、加强监督、重视考核、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等,来完善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工作,以至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RDA的问世和使用,使得FRBR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给编目工作带来冲击和挑战.通过对FRBR和RDA在设计理念、目的、范围、结构、内容等层面进行对比研究,结论是RAD全盘接受了FRBR的设计理念和模式,适应了数字化环境的需要,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资源描述与检索标准.RDA会在未来的资源描述与检索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开展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对专业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能使专业图书馆占据唯一性的战略资源-科学数据,使图书馆工作融入到科研活动的知识创造过程中,成为科研人员的合作伙伴,开展嵌入式的学科服务.同时,也推动了图书馆信息管理学科的发展.图书馆更了解科研人员的需求,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基础,具备科学数据存储的硬件条件,具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具备开展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的优势.图书馆在科学数据管理与
公共外交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美国十分重视公共外交的开展.随着历史的推进,美国对公共外交的理解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也呈现出一些显著特征.美国在9/11后大力开展公共外交实践活动,也给他国带来了一些启示.首先,不能将公共外交简单等同于公关,不能简单地炒概念。其次,公共外交的行动要快速、及时。第三,重视交流活动。第四,重视发展本国的国际媒体在世界各地的存在及影响力,重视本国国际媒体的力量。第五,
如果说军事的威慑力和经济的竞争力是国家的"硬实力"的话,那么在信息社会和全球传播的时代,一国媒体对外传播的内容、传播策略和国际影响,则是典型的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全球化时代,随着媒体传播范围和影响的日益扩大,外交活动作为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经常受到媒体代表的舆论的影响.与此同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在设法利用媒体,引导舆论,丰富外交手段,实现外交目的.媒体和外交经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媒体外交越来越受到
文化软实力作为国际竞争战略,时间并不长,这为各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提供了近似的起跑线.在文化软实力领域的竞争,不仅应当认识到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也应当承认"西强我弱"的现有局面.在面对现有环境时,应当重视文化竞争的自身规律,注重文化传播中的表达方式和话语权问题,使文化软实力能够深入人心。
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提出媒介人物对国家形象与软实力的影响,结合《时代》周刊上1949到2009年中国封面人物的变化,即政治媒介人物的减少、流行文化人物的增加,联系意识形态与文化理论,提出中国在对外传播中应减少政府显性参与,弱化政治价值观,进而减少中西意识形态冲突,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中国在近些年显示出通过新媒体来创造国际形象的热忱.国际互联网络,以其高传导速度、免费连接、多样选择及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优势,成为公众互动的平台.国家品牌和形象建设是一项与摩尔个性化紧密相联的活动,这点必须从本国公民以及国外相关组织个人的角度认知.《中国日报》是一份准官方报纸,其网站结合信息与娱乐,传递了中国认可的国家品牌形象,同时它也是中国与西方公众对话的重要工具之一.随着西方媒体对于环境问题的
中华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不同类型的文化网站风格迥异,彼此隔绝;网站内议题疏离,流于浅表;中华文化图景拼贴式呈现,意义碎片化.认为中华文化应该改变碎片化、拼贴化的网络呈现状态,以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为线索,使中华文化的网络传播空间形成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文化生态场域,使网络成为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