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AR/UVI 夏季极光图片日照噪音模型的初步研究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nanq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光是由于地球磁场或者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进入高层大气时与大气中的原子或分子碰撞,使得原子或分子被激发而发光的一种现象,它一般出现在极区所谓的极光卵里面.早期人们一般是从地面上观察和研究极光现象,极光卵最早也是被地基观测设备所观测到的,但是由于地基设备的局限性大大限制了人们对极光的研究.后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成为了人们研究极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对极光的全球研究.相对于地基设备卫星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例如:极光卵的整体构型以及沿着极光卵极光强度分布等等.但是卫星成像技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以POLAR 卫星为例.POLAR卫星上远紫外(UVI)极光成像仪提供了数年的极区极光成像观测的数据.该成像仪可数分钟成像一次,提供了海量的高时间覆盖率的极光观测.然而由于该成像数据同时包含日照噪音,以往人们往往采用逐张图像建模去除噪音的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对POLAR/UVI 观测极光的统计研究,尤其是对夏季极光的研究.因此过去人们大部分只做事件分析,很少做统计分析.基于 POLAR/UVI 极光成像图片,本文构造了一个夏季日照噪音模型,用于快速去除噪音.在夏季极区,极区日照噪音是太阳天顶角的函数,其函数关系可用一个类余弦函数来描述,且该函数的数值是由它的幅度和相位决定.因此,我们利用1996 至2000 年夏季的POLAR/UVI 成像数据,获取了日照噪音函数每小时的平均幅度和相位,并且研究了这两个参量的日变化及其受太阳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两个参量对太阳活动有很强的非线性依赖,且幅度参量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呈现出明显的世界时变化.同时考虑以上幅度和相位参量的太阳活动和世界时变化特征,我们构造了一个夏季的日照噪音模型.将该模型用于自动去除原始POLAR/UVI 极光观测图片的噪音时,所得到的极光沉降的能量通量与采用逐张图像建模去除噪音所得结果相比较,二者吻合程度较好,表明我们的模型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来处理POLAR/UVI 夏季紫外极光的图片,从而为研究POLAR/UVI 所观测极光现象及其变化特征的统计研究提供了便利.
其他文献
We used 1290 published and 8 newly acquired zircon U-Pb ages of granitoids from the Da HingganMountains and adjacent areas(Fig.1).According to these data,Phanerozoic granitoid magmatisms in theseareas
会议
华北克拉通是一个研究岩石圈地幔富集的经典地区,其岩石圈地幔由古生代冷的、厚的并且难熔的岩石圈地幔转变为新生代热的、薄的并且饱满的岩石圈地幔.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围场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发现了大量地幔橄榄岩包体,并首次对其进行详细的原位主量、微量和Sr同位素的分析,对围场地区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及演化进行了约束.说明近期软流圈熔体的交代作用之前,该地区的岩石圈地幔经历过更早期软流圈熔体的交代作用。因此,认为围
黑龙江铜山铜矿床系多宝山铜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多宝山矿床同是中亚造山带东段最古老的斑岩铜矿床(奥陶纪).目前已在铜山斑岩铜矿床勘查圈定多个矿体,但各矿体形态和产状有较大差异,尚未发现成矿斑岩及典型钾化蚀变,岩浆热液活动中心不明确,制约着矿床研究和深部资源勘查.根据复原后矿化和蚀变的分布规律推断下盘Ⅲ号矿体的西南侧位置应有尚未发现的成矿斑岩和矿体,从而为深部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大地电磁法是获取地球内部信息的有效探测技术.为了研究更深层的地质构造,需要采集更低频的数据.本文研究测点位于托里县东南20km左右海拔2000m的草原上,附近无工业电等人文干扰,采集数据质量较高,获得了1000hz-20000s的大地电磁数据,以此探讨西准噶尔-北天山结合带的深部电性构造特征.通过对实测超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点的分析,数据质量可靠,反演结果可信,基于电各向异性的模拟数据响应与实测数据
Moho,410/660公里间断面是地球内部的重要分界面,准确地探测这些界面的深度及其两侧物质成分速度、密度等性质差异对于了解地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远震P波接收函数是研究内部界面特征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比发现核慢边界反射震相PcP在某些情况下会对接收函数各震相振幅、走时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影响较小。
接收函数和面波层析成像作为确定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常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很多区域,特别是海洋区域,由于没有地震台站分布,因此无法采用接收函数等方法来获得该地区下方界面信息.
地震学层析成像揭示了非洲和太平洋下两个巨大低剪切波速度区(LLSVPs)的存在.而波形拟合结果进一步表明这两个速度体有着陡峭的边界,同时剪切波速度在边界里外呈尖锐跳变而非平滑过渡,这说明LLSVPs是热化学异常而非热异常.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复杂的板块运动简化到一个球对称的二维模型中。通过模拟,发现在同时考虑到板块作用和自旋转变后,俯冲的洋壳将可以堆积成在不仅形态上与当前LLSVPs类似,而且在时间
澳大利亚大陆由中部和西部的前寒武纪岩石和东部的显生宙物质组成.不同的构造单元记录了丰富的构造演化信息.例如,在澳大利亚构造块体的边缘矿产资源富集.这样,通过地震学的速度、衰减和各向异性参数能够圈定澳大利亚地区不同块体的边界.其中,北澳克拉通的中部和西澳克拉通的南部,Lg波的衰减最弱。澳大利亚东部区域,是构造活动较强的区域,比如南澳大利亚州的阿德莱德裂谷,昆士兰州和南澳大利州相连的拐角区域,存在较强
1.IntroductionThe Moho depths below individual seismic stations can be estimated by H-κ stacking(H-Moho depth,kcrustalVp/Vs ratio) of P-wave Receiver Functions(RFs).The researchers usually use the sur
会议
地震电磁信号(Seismo-electromagnetic signals,SEMS)作为在地面或空间观测到的与地震相关的电磁异常扰动现象,自从被报道以来,被各国地震研究工作者视为研究地震发生过程、探讨地震机理(Contoyiannis et al.,2005; Eftaxias et al.,2010; Kalimeris et al.,2016; Potirakis et al.,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