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工作与当代史研究科学结合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探究[点评]

来源 :中国地方志协会,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kun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侯月祥先生的《地方志工作与当代史研究科学结合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探究》一文进行了点评,指出该文章论述了史与志的关系,它们有许多共同点和相切点。因当代史研究的时间段与地方史基本一致,所述对象也有重叠,故两者之间互相关联,互补共进。文章的亮点之一在于强调信史信志的概念,指出地方志工作应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敢于如实触及并记载敏感历史问题,要对历史负责。文章敢于指出修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如地方志工作者应提高当代史的素养。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由于政局不稳、战乱相继,加上经费支绌、人才匮乏,广东各县修志举步维艰,成书仅42部。以民国十八年(1929)为界,这些志书可分成民国前期志书和民国后期志书两类。前期志书多因循,缺新意。后期志书在编纂体例和记述内容方面都有创新。体例方面,尝试采用新体式,采用近代科学分类法设置篇目,更加注重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体现出广东志界的创新精神。记述内容方面,政治、经济类内容显著增加,充分反映了民
本文对柳成栋的《如何提高方志的文化品位》一文进行了评价,指出作者的论述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了不少实例,引述了不少志书,说明作者对这一问题是早有研究,结论是深思熟虑的,对修志工作针对性、指导性很强。全文内容丰富,阐发精细,观点鲜明。
目前新中国第二轮修志工作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与首轮修志不同,大多数地方采取了“修续志”的方式,即接续首轮社会主义新志。本课题拟以江苏、浙江、上海三地的旧志续志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三地旧志续志的编修特点,以对二轮续志有所借鉴,并结合具体续志的编纂进行论证,探讨当前二轮续志的编纂方法,包括续志方式、谋篇布局、对变化较小门类的记载、对变化较快较大或新增门类的记载、补遗、纠误等多个方面。借鉴他山之石
本文对《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高鸿裁原藏山东方志》进行了点评,指出该文的贡献在于:比较系统地公布了有关高氏山东方志研究的中英文档案史料;列出了高氏方志的清单并研究其版本情况,为山东方志史研究提供了权威资料;解剖并分析了中国方志流播美国的典型个案。
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中国方志是中国以外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一笔收藏.1942年朱士嘉《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著录二千九百三十九种,但未包括大量的山水志、寺庙志等,如加上1942年后入藏的合并统计,现藏中国方志总数应不下五千余种.本文仅就笔者所经眼的有限方志及与方志相近的图说和风俗图中,举出二十一种珍贵孤本略作提要,以供学界进一步研究.
本文对《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及其地方志、地方文献的典藏和利用》一文进行了点评,指出邵氏的文章使我们对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的历史、收藏中文及方志文献的特藏以及各个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使用方志文献进行中国研究的专业领域及著述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从而也掌握了一些美国中国研究的最新动态信息。
本文对《康熙考》一文进行了点评,指出该文对《思明府志》作了专门的系统研究。她的大作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该志作出全面评价,认为体例精审、内容充实、记载严谨、详略得当是其显著特征。第二部分对主修陈达和主纂人高熊征的事迹作了详考,罗列了他们的生平事迹。第三部分根据府志所载,对明清思明府的行政区划、地域范围及今天所在的位置作了系统论述,阐明其演变过程和特点。第四部分对专业工具书著录康熙《思明府志》存佚
自1929年9月至1948年底,袁同礼先生实际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务工作长达20年之久,对于馆藏方志的收藏与整理拥有莫大之功。包括发布征求各地所存及新修方志通告;大量采访地方志,对地方志文献进行编目、编纂方志目录、出版相关方志书籍;为读者设立有关方志类的专门研究室i筹设善本乙库,选入清初方志;抗战爆发前将珍稀方志装箱南运等等。直接砌筑了今天馆藏方志数量上的主体与质量上的核心部分。
本文对《袁同礼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时期的地方志收藏与整理》一文进行了点评,指出该文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关于袁氏的史料,通过大量具体事实,对袁同礼在收藏与整理保护方志文献方面的杰出贡献作了最全面的论述,他强调指出,中国现存的历代方志有8500多种,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近7000种(含缩微胶卷片),12万册件,约占全部历代方志的80%。其中数量上的主题与品质上的精华部分,无疑是袁同礼先生主待国立北平图书馆
地方志工作与当代史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第二轮修志的时段,完全是改革开放时期,与当代史研究是重叠的。如何让地方志工作与当代史研究科学结合,这是史志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总结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20多年从事地方志工作和当代史研究的实践和成果,并从实践者之一的视角,从五个方面加以探究,进而探讨地方志工作与当代史研究双赢发展的可能性与实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