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曲菌素A的分离、检测与毒性分析的研究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饲料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_287229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毒素(AFT)和杂色曲霉素(ST)是众所周知的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本文首先建立了杂色曲菌素A的HPLC(高压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然后对纯培养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以及感染了寄生曲霉的大米样品、抽样的饲料样品中杂色曲菌素A,杂色曲霉素及黄曲霉毒素B,的产出情况进行检测,利用制备色谱分离制备杂色曲菌素A,并对杂色曲菌素A进行了Ames试验和人体外周淋巴细胞微核实验进行。
其他文献
目的:为探讨全肠外营养对婴幼儿造成胆汁淤积等肝脏损伤的分子学病因机制,建立有效的小鼠模型。方法:取雄性、6-8周龄的C57BLl6小鼠,体重20~25g。经腹腔注射麻醉后消毒铺巾,在小鼠右颈作O.5cm切口,分离出右颈静脉,将肝素化的1.9F PICC管(美国B-D公司)插入约0.8cm,进入上腔静脉后固定,关闭切口。PICC管外套自制塑料装置,经皮缝合固定于小鼠背侧。结果:TPN组的血清转氨酶、
本文结合临床营养的早期实践和国内的起步简要介绍了近代临床营养的发展历程,然后分别就机体代谢的认识、肠外营养的发展和认识以及对肠内营养优越性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近年来研究表明谷氨酰胺、表皮生长因子等对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价格昂贵、摄取不便等问题。β-胡萝卜素(β-C)是体内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维生素,具有来源广、价格低廉、易于摄取等优点,以往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辐射、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腹部辐射损伤大鼠补充β-c,探讨其对辐照损伤大鼠肠黏膜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建立内毒素诱导的兔高代谢脓毒症模型,探讨高代谢脓毒症的糖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方法:采用16只健康的新西兰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氯胺酮和安定麻醉后,分别行气管插管、颈静脉、颈动脉及股动脉插管术,高代谢脓毒症组以1Ong·kg-1·min-1,速率持续灌注LPS建立高代谢脓毒症模型,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以实验兔心率加快、体温升高,而血压无明显改变为建模成功标准。结果:研究发现,组氨酸
小肠导管相关的肠套叠的发生率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统计。Carucci等报道空肠造口管附近小肠局灶性套叠发生率为1[%],Friedman等报道此种套叠的发生率约为8[%]。但由于很多患者并无临床症状,而只是在常规造影检查时发现套叠,这意味着小肠导管相关的肠套叠的发生率可能更高。本文论述了小肠导管相关肠套叠的种类,包括顺行套叠和逆行套叠,并分析了各自的发生机理,然后提出了预防措施。
老年人群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但此类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营养支持小组能够减少不合理的肠外营养应用,降低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发生。肠外营养支持在老年肿瘤患者临床应用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营养支持小组(NST)在老年肿瘤患者肠外营养中的作用,并分析肠外营养相关的肝功能损伤(PNALD)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结构脂肪乳是将MCT(长链三酰甘油)及LCT(中链三酰甘油)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共同水解后再酯化,在同一甘油分子的3个碳链上随机结合不同的中链脂肪(MCFA)和长链脂肪酸(LCFA),形成结构型甘油三酯(STG),它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它进入体内后能够以等速度(1:1比例)释放入血,血浆清除率也同样优于长链脂肪酸,本研究通过结构脂肪乳在临床普外重症病人中的应用,进而评价结构脂肪乳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本文介绍了本院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对120例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与氧化苦参碱配伍治疗的过程,浅谈了取得的较好疗效。
可溶性HLA-Ⅰ类分子(sHLA-Ⅰ)的含量在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时会出现变化。近期的研究发现这一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受到的调节。本文通过测定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应用恩替卡韦和甘草酸二铵单独及联合治疗过程中,血清sHLA-Ⅰ类分子的含量,分析这一指标的变化特点及意义。
干扰素(IFN)是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胸腺肽也是一种疗效比较确切的免疫促进剂。但两者单独使用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本文旨在观察IFN与大剂量胸腺肤合用能否提高疗效,并对其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作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