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复合氢氧化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来源 :二〇〇八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you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样品,在化学分析与结构表征的基础上研究了LDH的制备、组成、结构及性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影响LDH样品组成和结晶度的共沉淀条件包括原料配比、沉淀剂用量、滴加速率和沉淀反应温度,其中沉淀剂滴加速率的影响显著。LDH组成及结晶度与样品的层状特征、红外吸收、热分解、沉降性能、表面性能及负载性能有一定内在联系。层间通道是LDH负载外来客体的主要场所,控制合成条件从而控制粒子径厚比、径向尺寸及结晶度大小是调整LDH负载性能的关键。
其他文献
本文以高含能活性金属锆、钛、铝等粉末为主体成分,以高分子树脂为聚合材料制备准合金燃烧剂。这一过程中,高分子树脂与燃烧热值高的活性金属粉末:锆、镁、钛、铝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活性金属燃烧剂。在这种燃烧剂中,高分子树脂聚合物对燃烧剂的燃烧性能(温度、燃速),安全性能(静电感度、摩擦感度、冲击感度),力学性能(强度、密度、延伸率)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高分子树脂对活性金属准合金各种性能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磁流变液压伺服阀,该伺服阀由4个磁流变可控单元组成,融合了磁流变技术和液压技术。介绍了磁流变液压伺服阀工作原理,建立了该伺服阀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仿真获得了磁流变液压伺服阀的特性曲线,并与传统的液压伺服阀进行性能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该伺服阀是理想的线性元件,具有较高的静、动态特性及可控性,可以克服传统液压伺服阀存在的一系列弊端。
本文阐述了管式SOFC电解质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电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喷涂、注浆成型法、浸渍涂布法、电泳沉积法,比较了各种成型方法制备电解质薄膜的优缺点,介绍了近年来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管式SOFC电解质薄膜的性能及管式SOFC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了评述。
本文通过喷雾干燥-碳热还原法(SDCTM),研究了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对LiFePO4/C微观形貌和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制得了球形结构、亚微米结构、多孔球形结构的LiFePO4/C粉体材料。结果表明,低进口温度、高固含量、低雾化气压下制备的喷雾干燥前驱体,经过碳热还原热处理,有利于形成粒径在10μm左右的球形颗粒。反之,则有利于形成粒径在200~800nm之间的LiFePO4/C超微颗粒。具有多孔
本文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入壳聚糖溶液和氯化钙混的合溶液反应合成海藻酸钙/壳聚糖(SA/CS)复合水凝胶材料,采用IR和SEM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壳聚糖浓度对复合凝胶材料的强度、含水率和溶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SA和CS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凝胶表面分布着网格,内部呈多孔结构,壳聚糖对复合凝胶的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
本文在化学镀镍-磷溶液中添加金纳米粒子,在钢铁基体上沉积得到镍-磷/金纳米复合镀层,金纳米粒子在镀液中的含量为1.0×10-6mol/L.金纳米粒子加快了镀层的沉积速度,使纳米复合镀层厚度增加。用显微硬度计、磨损试验机等技术分析了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损性能。与镍-磷舍金镀层相比,在相同的施镀条件下,纳米复合镀层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损性能。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两种镀层具有不同的表面形貌,
本文选择钨钛作为靶材,利用超高真空射频磁控溅射系统制备WTiN薄膜,通过XRD、表面轮廓仪和纳米力学测试系统分析了该体系合成中工作气压和Ar/N2气体比例对薄膜结构与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FAr:FN2=3时,工作气压为0.5 Pa条件下,WTiN单质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31.5和368.6 GPa,薄膜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佳,表明工作气压和Ar/N2气体比例对薄膜体系的机械性能具
本文以太西无烟煤为碳源,过渡金属Co为催化剂,采用直流电弧放电技术,合成了碳包覆钴磁性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Raman光谱等技术对材料的形貌、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材料的静态磁性。发现碳包覆钴磁性纳米颗粒主要呈球形和椭球形,粒径尺寸为20~50nm,碳层厚度为3~10nm,碳包覆的金属钴粒子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碳包覆钴磁性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M3和
纳米材料表面改性是解决纳米材料团聚的重要手段,也是赋予纳米材料新功能的方法,已经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纳米材料在制备过程产生团聚的原因,以及解决纳米材料团聚的手段和方法。这些包覆方法有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异质絮凝法、非均相成核法、微乳液法、气相沉积法、聚合物表面包覆、表面包炭等,阐述了表面包覆改性的机理。
本文以不同孔径大小、不同比表面积的介孔碳为载体,通过在硝酸银溶液中浸渍使银吸附或沉积在介孔碳上,在常温条件下干燥并在160℃焙烧1h制得负载银的介孔碳。利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浸渍前后介孔碳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变化,以及比表面积、孔径、Ag+浓度和浸渍时间对介孔碳的载银量影响,研究了载银介孔碳对大肠杆菌(ACTT 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CTT 6538)的抗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