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的教育

来源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当前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有新的思路和做法这一主题,探讨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包括:1、要从人的发展角度去确立教育目标,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需求之中;2、价值、行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化“强制性的观点灌输和行为制约”为“全面的人生发展辅导”;3、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改“把真理交给青少年”为“带领青少年去寻找真理”;4、以变迁中的社会为道德教育的背景,敢于面对社会道德领域中新的挑战,重视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让青少年心目中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在真实的现实社会基础之上。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并指出城镇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结构发生了变化。
西双版纳是中国云南最负盛名的旅游地之一。生活居位在这片区域的主要族群傣泐人及其以市场为本位的傣泐文化结构,成为这里旅游业的根基。傣泐人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统信仰也是这种文化结构的一部分。因此,应该对西双版纳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对当地佛教信仰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做一些分析讨论。当这些影响不断使佛教信仰所依赖的杜会结构发生改变的时候,该区域的旅游产品销售也为这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与宗教相关的傣泐文化识别的升级留
西双版纳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地区,但这些年的事实征明,这个旅游胜地已经迫切地需要二度创业。一种可以名之为“生活在别处”的旅游新观念正在兴起,西双版纳能否在新观念旅游成为气候之前,得风气之先,适应甚至继续引领旅游新潮流,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对待、利用贝叶文化。
在“三个世界”格局的背景中,本研究以中国为例展示了三个贫困范式存在的制度特点及其内在逻辑。它沿着福利体制类型学的发展方向,把研究范围扩展到福利资本主义世界以外。它认为制度和社会分层对国家的反贫困战略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社会再分配体制在某一特定的社会是否能建立、强化和扩展都要取决于该社会的制度特性。尽管这一研究并非将中国作为三个贫困范式中任何一者的代表,但其所阐明的贫困范式可以解释为什么发展
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运作直接深入影响到乡村社区中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国家计划变迁的部分,少数民族所经历的社会文化变迁在程度和广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要理解这种变迁的深刻性,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社会中人们生活的浓厚描述与深入分析,来了解发生了哪些变迁,是如何发生的,留给我们何种启示。本文所做的就是这种工作。
“人地关系”就是指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扩大和加深改造和利用地理环境,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同时地理环境也影响人类活动,产生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本文所谓的“西海固”,是一个人文地理的概念,即用以描述一种地域性的人地关系或人地关系的地域组合的概念:“人”是以回、汉族为主的西海固人民,“地”是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同心、固原、海原、西吉、径源、彭阳、隆
本文从三个层面来讨论人类生态、生态文化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在这样漫长的华夏经验当中,有什么教训、成功的案例,对我们今天认识资源竞争下面的族群共存产生意义和价值呢?
素质教育是对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把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放在良好的个性培养上,说明了教育正向着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而发展。也就是说,在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潜能的发挥同时,更应当看到了青少年各方面素质发展中,心理素质是核心,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又集中体现为健康人格的培养。所以在探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注重青少年健康人格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全新意义。有鉴于此,本
本文就青少年的价值观问题探讨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1、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深厚根基;2、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观;3、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本项调查共分为两个阶段:2005年2月至3月,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以小组座谈、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了项目定性研究;2006年4月至8月,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同合作,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南京、沈阳8个城市对13-18岁的8000名青少年进行了定量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形成了本研究报告,并讨论了当代青少年的自主决策力、视野、进取心、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