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模式的绩效及其前景分析

来源 :2006年两岸农业合作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q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分析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传统模式和创新模式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指出未来两岸农业经济合作应逐步深入到制度合作和组织合作的重要层面。大陆应当充分借鉴台湾多年形成的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特别是有关农业的推广体制和农产品的流通体制,来改造相对落后的农业制度;通过开展两岸农民合作组织之间的互访与交流,经济、技术与贸易合作以及合作组织制度创新与战略研讨活动进行横向和纵向合作。文章进而认为,建立更广泛深入的农业合作框架,这从根本上符合两岸经济发展的最大利益:第一,两岸农产品贸易依存度增强;第二,台湾面临被边缘化的巨大风险;第三,两岸建立农业合作框架所起到的效应要大于大陆和港澳的CEPA效应;第四,有利于带动两岸农业投资的发展;第五,有利于推动两岸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层次发展;第六,有利于减少两岸农产品走私,节约缉私费用。推进两岸建立深入的农业合作框架的初步思路为:第一,建立两岸民间商会、行业组织的农业合作协商机制。第二,应建立促进两岸农业合作制度化的民间或半官方研究机构,扮演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智囊团,类似香港的贸易发展局、香港总商会等机构。第三,可以考虑先建立闽台、浙台或粤台农业合作的新模式作为试点,积累经验,而后逐步开放。具体操作可以从现有农业合作试验区的细化着手,例如创建农业生物科技园区,对园区企业及其产品实行新优惠政策;建立“两岸农业合作中心”等。
其他文献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民间小额贸易起步,到90年代台商赴大陆投资农业不断发展,至21世纪初期已形成相当规模。本文在阐明两岸农业合作发展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
会议
两岸农业合作经历了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五大特色,农业合作正向深度发展,但也需加强辅导和扶持。为了进一步提高两岸农业合作水平和保障两岸农民利益,文中提出了三个新的思考
从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看,海峡两岸在农业自然条件、生产成本、加工、营销、金融、农业发展阶段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强的互补性,但是宏观层面台湾当局的全面不合作策略极大阻碍了微观
本文在充分肯定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发展取得较大进展的基础上,着重从五个方面对进一步促进两岸农业合作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要认真总结两岸农业合作与发展的基本经验,深
会议
农业曾经为台湾地区创造经济奇迹奠定发展的根基。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台湾农业有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经验,外向型的市场网络;大陆有广阔且潜力巨大的市场,丰富
会议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把大陆丰裕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同台湾的品种、技术、资金以及市场营销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近年来,两岸农业合作取得长足发展,两岸农产品
本文根据林东清(2002)的分析,组织结构主要分为三大学派:技术理性学派、组织行为学派以及互动学派。如果不考虑无法掌控的政治与权力因素,而以客观追求效率最大、收益最高为目标
满心欢喜装上一款新软件,却不知它是扣费的,气愤之余竟然删除不掉!恶意软件怎么算?恶因软件或多或少都有些非法目的,乱扣费、打广告无恶不作,不过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点。安装过
两岸农业合作已成为实现两岸农业资源优势互补、农业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努力,两岸农业合作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成效的合作机制与模式。未来需要在
本文讨论近年来经济国际化与贸易自由化,对两岸农业产生重大的冲击。永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生态环境的维护备受重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与农村问题特别凸显。两岸都在小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