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系统集成的内涵界定及其框架模型构建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8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xue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推动下,地质公园研究得到了国际学术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对于研究发展的重要性.地质公园系统是一个由资源、开发、保护、管理4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性复杂系统.本文将系统集成方法论引入地质公园研究领域,从概念、定位、属性与狭义系统集成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界定地质公园系统集成的内涵,强调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立在这种联系基础之上的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化,并构建了包含宏观目标层、中观单元层和微观过程层3个层次的地质公园系统集成理论框架模型,为地质公园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科学、先进的方法论指导.
其他文献
广西降水与MJO有一定的对应关系,MJO的研究对改进广西极端降水的气候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当较长时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要来临前,100°E以西位相的MJO指数正负波动大,具有明显的向东传播,降水前期广西附近区域MJO指数一般为正指数,降水过程中指数为负,持续性强降水结束后,MJO向东传播的现象减弱.广西夏季降水在第2-5位相存在着明显波列变化特征,第2位相时偏多→第3位相时偏少→第4位相时偏多→第5
采用每日最高(最低)气温的历史同期序列的分位数作为该日的极端阈值,运用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对贵阳市1981-2010年每年发生的持续不少于3d(从第4天起允许间隔1天)极端气温频数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0年贵阳市每年的持续极端高温频数序列和持续极端低温频数序列分别呈线性上升趋势和线性下降趋势;在0.05的显著
应用1961-2010年的NCEP/NCAR全球逐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云南4次极端干旱年5月与多雨年5月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高纬度到低纬度都存在显著差异.极端干旱年500hPa欧亚中高纬度环流为"-+-"的距平分布,乌拉尔山为高压脊区,贝加尔湖和巴尔喀什湖之间有低槽,海平面气压距平场上亚洲大部分为负距平,影响云南的冷空气偏弱;而多雨年则相反,欧亚中高纬度为"+-+"的分布,
采用青海高原37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着重讨论了持续不少于3d的低温过程集中程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低温集中度(LTCD)和集中期(LTCP)具有表征低温在时空场上非均匀性的较好分辨力;近50年青海高原冬季低温事件及其集中度均呈逐年明显减少趋势,集中期明显提前;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结合CAST方法分区并探讨了影响青海不同区域低温集中度的主要环流系统及
根据1961-2008年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帽子小波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石河子垦区近48年的各气象要素、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1)近48年石河子垦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升高(增多)趋势,年平均风速呈减小的趋势;(2)潜在蒸散量与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3)突变检测表明,
人类经济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即将进入第四个阶段——体验经济.在体验经济的大背景下,体验旅游时代也随之来临.体验旅游与大众旅游最大的区别在于体验旅游关注的焦点是游客的需求,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与融入性.体验经济背景下,地质公园解说体系目前最大问题就是对游客的心理与行为把握不够,在解说体系设计时往往是只见山,不见人,缺少人本意识和人文关怀,成了"不见人的地质公园".目前,地质公
旅游是地质公园三大功能之一,地质公园在完成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起着多功能的作用,即地质公园的科研功能、教育功能和旅游功能.其中旅游是地质公园的重要功能.除绝对的用于地球科学研究之外,一般地质公园景观均可对社会开放,接待大众旅游者.在游览中向游人进行地球知识普及和地质遗迹保护教育,从而促进科学与文化的传播,有效地保护地球地质遗迹的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使地质公园成为自然地质遗
"喀斯特(karst)"得名地位于斯洛文尼亚与意大利接壤的喀尔斯(kars)高原,以岩溶夷平面与岩溶洞穴层状组合成4级岩溶演化序列.中国南方岩溶主要以云南和桂林为代表,形成了云南石林、阳朔峰丛、桂林峰林和孤峰平原4级岩溶演化序列.中国北方岩溶以房山地质公园圣莲山园区为特色,为房山北部大石河上游一个小型的岩溶盆地,地质构造属于百花山向斜的南翼;地层从下至上依次为寒武纪张夏组鲕粒灰岩、炒米店组条带状石
近些年来地质旅游作为重要的新型旅游在国内外迅猛发展,如何合理开发地质旅游,也是拥有独特地质资源的贵州省的重要发展优势和方向.文章基于贵州地质资源的全方位整合、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以及旅游功能的复合拓展,提出构建贵州"世界地质公园群落"新思路.旨在国家公园省的战略支撑下,形成富有特色的地质旅游核心吸引物体系,并通过国家公园省水准的服务配套设施体系建设,实现贵州地质旅游异军突起之势,从而将地质旅游资源优
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具有打造4D地质公园的条件,已经具备打造4D地质公园的基础,打造4D地质公园是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的努力方向.打造世界级的地质旅游胜地,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并且已经具有较为雄厚的工作基础,但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是努力提高公园员工的地质科学知识水平;二是要努力提高公园的服务水平;三是要努力争取充分利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四是将公园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充分结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