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齐次Markov模型的安徽特大旱灾预测方法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ush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传统的长期天气统计预报方法多是建立在对未来发生某种特大灾害的可能性与上次发生后距今时间无关的这一假设的不足,引进了非齐次Markov模型,即从不同的时间起点预测未来发生某种特大灾害的可能性是不同的,或未来再次发生历史上发生过的某种特大灾害的可能性与上次发生时间远近是一非线性函数关系,并将非齐次Markov链理论应用于安徽省特大旱灾的长期预测工作,给出了安徽省自上次,即1978a发生特大旱灾以来,下次发生4.5级以上特大旱灾的可能性在2029a开始增大(概率超过80%),到2044a其再次发生特大旱灾的概率已增大到95%以上,此预测结论对当地防灾减灾等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根据1951~2007年华东地区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年、月气温的57年趋势变化,发现近57年来年平均气温有明显增温趋势,而逐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不同,在初春、深秋到
会议
本文利用英国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B2情景下对浙江省区域2071~2100年(2080s)的
会议
为研究特殊区域—金沙江河谷盆地气候变化特征和趋势,把握区域气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程度,利用贯穿于河谷盆地的20个气象站1960-2006年的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了干热河谷盆
会议
根据承德市1951-2007年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承德市气温、降水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1)承德市近57a来气温呈上升趋势,尤其以近20a增温最为明显,年降
利用黑龙江省61个站1961-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首次采用月平均气温权重系数法确定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标准。分析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空间
会议
基于2000年2月到2001年12月的GIMMS-NDVI、VGT-NDVI和MODIS-NDVI数据,本文分析了此三类NDVI对若尔盖湿地植被变化响应方式的差异性及在该区植被变化监测研究中的适宜性,研究结
会议
使用滕州市1956-2005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分析了近50年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变化趋势、阶段性和突变特征等。分析发现:近50年来滕州年及夏季水资源呈显著减少趋势,水资源变化有明显的
会议
本文利用1873―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伯利亚高压指数的年际和十年际变化,在此期间西伯利亚高压发生了三次振荡,平均振荡期是40年,研究结果还表明西伯利亚指数十年
采用1961~2000年新疆12个探空站逐日观测资料,利用经过5点平滑处理的曲线趋势对比和线性相关的研究方法,分析了40年来12个探空站边界层、对流层、对流层顶和平流层从2m和850hPa
会议
以Z指数≥1.00为大涝年,宿州市大涝年序列即1954年、1956年、1963年、1965年、1974年、1979年、1996年、2003年、2005年、2007年。这10个大涝年相邻两年间相差最小为2,最大为17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