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丹参饮对CYP2C19基因缺陷ACS-PCI患者的干预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成立大会、第一届全国中西医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暨第六届长城国际中西医心脏病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新加丹参饮对气滞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接受支架治疗(ACS-PCI)患者的干预作用并对其中存在合并CYP2C19基因缺陷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 方法:92例气滞血瘀型ACS-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新加丹参饮.2周后观察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心绞痛疗效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血瘀证评分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来评价新加丹参饮的疗效.亚组研究:入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以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的相关性及新加丹参饮对CR患者的干预疗效. 结果:治疗前后,1)两组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等安全性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均能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中医临床证候、血小板聚集率及血瘀证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心绞痛症状、血瘀证积分、血小板聚集率方面更为有效(P<0.05,P<0.05,P<0.01,P<0.01),但在血小板聚集率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 92例病例中,CYP2C19*2:(G/G,野生型)36例,CR患者8例;(G/A,突变杂合子)44例,CR患者20例;(A/A,突变纯合子)12例,CR患者10例.CR与CYP2C19*2基因型显著相关(P<0.01).CYP2C 19*3:(G/G,野生型)86例,CR患者33例;(G/A,突变杂合子)6例,CR患者5例,(A/A,突变纯合子)未见.CR与CYP2C19*3基因型相关(P<0.05).4)对CYP2C19*2基因多态性合并CR患者的亚组分析:治疗组17例,对照组21例.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纤维蛋白元、改善血小板聚集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P<0.05). 结论:1.西医标准治疗加载新加丹参饮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中医临床症状、血瘀证积分.2.CYP2C 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3.新加丹参饮干预后能更有效地降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并改善血小板聚集率.
其他文献
作者针对当前在实证主义主导的学术环境下,中医理论研究存在的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医生经验、患者体验脱节,倾向"去人化"、"简约化"、"线性化"的问题,力求寻求方法论和研究范式转变的可能性.在介绍、解读"叙事探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运用最具"质的研究"特点的"叙事探究"方法,开展关于中医医生和患者经验、体验、内在思维的研究,对于更好诠释中医实践经验的意义、丰富中医理论内涵、发掘中医经验人文内涵具有
从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等方面,综述近五年来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概况。经前期综合征的分型以肝气郁型和肝气逆型多见,肝失疏泄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大量实验研究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制做出深入的探讨,临床上因人而异,对症施治,疗效确切。今后进一步结合实验研究探讨PMS的微观机制,以及中药治疗本病的微观机理,同时扩大临床验证范围,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从而推进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
运用传统文献整理方法,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渊源加以梳理,探讨其理论历史源流和发展,指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从古老的《黄帝内经》开始,经历了这个几个发展阶段:秦汉时期,“肺与大肠相表里”初现雏形;隋唐时期,“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渐进发展;宋金元时期,“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趋于完善;直至明清时期,“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日臻成熟,在肺系疾病和肠系疾病等多病种中得以广泛应用。此后,
在遗传学学科发展史上,新学科赖以产生的条件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之别,对它们的分析、总结和阐述,成为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分化过程中的一面镜子,启发人们在中基学科的分化过程中,应关注新学科所应该具备的特点以及研究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对遗传学新学科的出现产生影响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不是孤立存在,它们统一于新学科产生的科研过程里。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分化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一些几个方面。新的学科必须具备别的学科所不
目的 研究益脑康对AS基础上的AIS SD大鼠AS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部分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15只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15只;B、C、D、E、F组共100只大鼠,在第8天开始复制AS模型,第65天,除C组外均复制AIS模型.第74天,采血测定血脂及ox-LDL、ICAM、VEGF浓度.结果 ①预用益脑康组血脂及ox-LDL、ICAM、VEGF水平与AS及AIS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
目的:观察心脉康片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加用心脉康片组),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间PCI术后的临床心绞痛发作,造影再狭窄发生率等差异.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发生率及造影再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脉康片对PCI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窦性停搏又称为窦性静止,是指窦房结不能发出冲动.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出现,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患者出现黑曚、短暂意识障碍或晕厥,严重可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甚至死亡.窦性停搏、早搏属于中医学“心悸”、“脉结代”范畴。络病学说认为:分布在心脏区域的络脉包括心之气络和心之脉络。心之气络弥散敷布经气的作用涵盖由窦
束支传导阻滞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难治性心律失常,常见于各种心脏病的并发症.目前对其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因其解剖及生理特性,阻滞心电图很难恢复正常.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西药有肯定疗效,心脏再同步化(CRT)被认为是更合理的治疗策略,但机制尚不明确,且一部分患者预后并不理想.近年来,曾有一些学者运用中药治愈束支传导阻滞的个案报道,但临床及实验研究并不充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运用中药治疗数例束支传导阻滞病
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表现轻者可见心悸、气短、胸闷不适,重者可导致短阵或持续室性心动过速而出现昏厥、心衰、休克等,甚至发展为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目前单一用西药进行抗早搏治疗,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其治疗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致心律失常的作用,远期疗效欠佳,而中药治疗具有随症加减,灵活施治,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佳的特点,将两者结合起来限制其不良反应,发挥其治疗的协同作用,能收到
房室交界性逸搏是临床上相对少见一种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其发生多是由于冠心病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引起.临床表现轻者可见心悸、心慌、胸闷不适,重者可发生昏厥、黑曚、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而危及生命.中药辨证治疗具有治疗个体化,灵活施治,多靶点治疗,远期疗效佳等特点,配合西药对症治疗,中西药结合起到了缓解症状较快,且不良反应小.综上所述,参附注射液、环磷酸腺苷葡胺联合静注并配合中药汤剂辨证施治冠心病所致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