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镜术后影像指标的改变,以及与术后腰背痛的单、多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____l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的收集我院132例经椎间盘镜手术(MED)的患者资料.观察与评估这些患者术后影像指标改变,此外将影像指标与术后腰背痛进行单、多因素分析,试图发现和患者术后腰背痛相关的影像指标.方法:从我院His系统中调出1998年至2016年资料齐全的132例行椎间盘镜手术(MED)的患者信息,根据术后时间分成三组:1.术后0-5年,共42例;2.术后5-10年,共48例;3.术后10-15年,共42例.入组的132名患者都集中在近一年进行一次随访,每位患者分别测三次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取平均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lncR-227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股骨颈骨折患者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lncR-2271的促进物通过转染试剂瞬时转染BMSCs,同时设立不含lncR-2271促进物的对照组,两组均加入成骨诱导剂进行培养。干预前和干预7 d、14 d 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组细胞中lncR-2271的表达量,进行细胞形态观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ccuracy and clinical effect of iliosacral screw insertment treated for Type B pelvic fracture with 3D image-guided technolog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6, 28
目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选择多种保髋治疗手段延缓关节置换,髓芯减压并多孔钽棒植入是其中一种相对简单有效的方法,但长期效果欠佳,关节置换最终不可避免。本研究旨在探讨髓芯减压并多孔钽棒植入术后患者因疾病进展转而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特点及临床疗效,为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行钽棒取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9例,并依据年龄、性别及术侧匹配同期初次全髋关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ck surgery,FTS)理念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03月我院手术治疗的4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3-7岁,采用计算机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分为FTS组和对照组,FTS组中男6例,女15例;年龄4-6岁,平均(5.12±1.15)岁;对照组中男5例,女14例,年龄均为3~7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减压融合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术后翻修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传统开放式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进行对比研究。方法:2010年1月-201
目的:探讨基于可降解丝素蛋白的新型骨科内固定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表征。方法:采用三元溶液对脱胶后的天然蚕茧进行溶解,经过透析、冻干、再溶解等处理,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及横断面的微观结构,能谱分析仪检测材料表面的主要成分及元素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特征谱带;同时检测材料的热学性质、接触角、生物力学性能、吸水膨胀率和降解特性等。
目的 对骨盆经典手术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和Stopp入路进行改良,寻找一种新的手术入路治疗骨盆骨折即暴露范围广又微创。方法 切口起点位于脐孔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始点位于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内1/3交点。切开皮肤皮下后,顺皮肤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再沿切口方向切开腹直肌前鞘,直视下可见腹直肌。从腹直肌外侧缘用手指钝性剥离,从腹横筋膜下方与腹膜外脂肪间隙可进入腹膜外间隙。
目的 探讨新的微创骨盆手术入路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骨盆骨折的解剖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3具新鲜尸体从腹直肌旁进入腹膜外间隙进行解剖,暴露同侧半骨盆及对侧耻骨支,同时在尸体解剖上检验了这一手术入路的安全性,人为地将这一手术入路分为五个现实手术操作"窗口"。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12月作者应用腹直肌旁入路腹膜外间隙复位骨盆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患者156例,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
目的 探讨髓核(NP)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对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成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颈椎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酶解法提取NP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建立OPLL+NP细胞组、OPLL细胞组和NP细胞组。采用ELISA法检测IL-1α、IL-6、TNF-α及PGE2的表达,采用MTT比色法检测OPLL细胞毒性,采用EdU法检测OPLL细胞增殖,采用RT-PCR法检测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在Pilon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价值与疗效。方法 回顾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应用计算机虚拟和3D打印模拟手术的患者7例,根据AO/ASIF分型: B3型1例,C1型1例,C2型2例,C3型3例。对7例患者入院时即进行胫腓骨包踝关节薄层CT扫描,将CT原始数据用DICOM格式保存导出,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骨折块的分割,虚拟骨折复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