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神针源流及现代研究概况

来源 :2016年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太乙神针的源流发展以及现代研究状况.方法:检索关于太乙神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文献并进行归纳小结.结果:太乙神针兴盛于清朝,目前在临床中多用于治疗痹症、痛症,疗效显著.结论:太乙神针在痛症、痹症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但目前对太乙神针的应用和研究尚少.
其他文献
对目前辨识出的《刺数》40支医简的形制概况、行文体例、内容与特点、文献价值、学术价值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老官山汉墓医简《刺数》单独成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记载刺法及其处方的专书,提示在战国末期至秦汉初期,"刺法"与"汤药"一样已成为治病的主要疗法和手段;《刺数》"针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规范针刺处方,是属于直接来自于临床实践的真正意义上的针方,具有不可估量针灸临床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由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慢性的对称性的多关节疾病,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目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西医治疗等多种疗法,其中针灸作为一种物理疗法,选穴根据其病因病机和病位,重视选用具有疏经活络,通利关节;化痰、祛瘀;补肝肾,调气血等作用的穴位,采取局部穴位为主,并配合辩证
穴位敏化现象是指病理过程中穴位从沉寂到激活的转变,在针灸理论中有重要地位.既往研究发现,肥大细胞是针刺效应的穴位局部启动过程中的重要物质.然而,肥大细胞在穴位敏化现象时是否发生相应改变,目前尚未明确.本文将从敏化穴位与肥大细胞结构和功能上所存在的相关性做一定阐释,穴位敏化后,局部肥大细胞发生改变,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肥大细胞脱颗粒后所释放的5-HT、组织胺(HA)、P物质、缓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5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其病机多为正气不足,外邪侵袭,痰瘀互结、痹阻经脉等.针灸临床治疗本病,选穴紧紧围绕其病机进行,在重点选用具有祛风散寒、清热祛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穴位同时,亦十分重视使用具有扶正固本、调理脏气等功效的穴位,具有重视病变部位、分期论治及明辨本虚标实之选穴规律.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看,针灸肾俞,足三里,阳陵泉既可以起到补益正气,调节肝肾,舒缓筋脉的整体调节作
分析现代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及规律.搜集从1990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表在中英文数据库中的针灸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月经性偏头痛针灸临床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筛选出使用频次最高的经脉、腧穴及取穴部位,探索总结出现代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选经用穴的潜在规律.从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上看,足少阳经为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首选经脉,风池、率谷、百会、太冲等穴的使用频次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选穴及辩证分型的规律,为临床治疗失眠选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0至2016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中与针灸治疗失眠的相关文献,并根据失眠的证型和症状对选穴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获取文献共82篇,得到腧穴137个,应用频率较高的前5个腧穴依次为心俞、神门、百会、太冲、三阴交.最常见证型及其配穴:心脾两虚证多配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胆气虚证多配胆俞、心俞、丘墟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库,筛选2013年-2016年获资助方向为中医针灸(H2718)的课题,分析资助数量、额度及依托单位等一般情况,并通过项目名、关键词等对资助项目研究概况进行归纳,绘制针灸学科发展"地貌图",了解针灸基础研究热点病症谱和学科发展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慢性肾功能衰竭以肾功能代谢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针刺经络腧穴、激发经气,调理脏腑经络功能,影响疾病发展过程的多个环节,从而加强人体自身内在的调整能力来达到治疗的目的.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气血,调理脏腑阴阳,通利三焦水道及温补阳气等功效,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上也可发挥辅助作用.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近年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方式和预防措施都有了较大的进展,国内外医学杂志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的报道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中医康复这一传统领域.本文通过归纳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这三种颇具代表意义的传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的作用,总结了这三种常见传统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平衡功能,肌力恢复,步态改善等,分析了这三种传统中医康复疗法的治疗机理,三种传统的中医运动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常采用口服抗炎止痛药治疗,但疗效不限且不能根治.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痹症范畴,以肾督虚为本,外感风寒湿热为标,内外合邪而发病,病位在脊柱、腰尻,而华佗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间,可以通調督脉,温运全身阳气,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所以近年来,临床上大量采用针灸夹脊穴来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运用此方法的形式多样,没有进行系统的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