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生物肺动脉瓣膜植入进展

来源 :第十二届东方心脏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十年来,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技术不断进步,复杂发绀型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TOF)等在国内小儿或成年人心脏中心已常规开展,这些患者在成功施行外科根治术后,无论生存率或主观症状均明显改善.但随着年龄增长,纠治术后一些远期并发症逐渐显现,其中肺动脉瓣反流(pulmonary regurgitation,PR)及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和肺动脉瓣残余梗阻正日益得到重视.一般而言,术后存在肺动脉瓣中重度反流患者,早期仅增加右心容量负荷,多无临床症状,但至病程后期,往往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和个体化,如心电图QRS间期延长,三尖瓣反流加重,严重心律失常,右心容量负荷增加,右心逐渐扩大,左心受压后容量减小,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右心功能失代偿,心排血量降低,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严重者可致死亡.对肺动脉瓣反流的治疗,药物仅为对症姑息.外科开胸植入肺动脉瓣则因为二次以上手术,术中切口粘连严重,部分患者还需外科同时处理三尖瓣反流,故创伤大,技术难度高,围术期右心功能恢复困难,远期来看,尚存在植入瓣膜退化等因素,故相对治疗棘手.
其他文献
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自问世以来,适应证正在逐步拓展,但目前最广泛的适应证仍然为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毫无疑问,与普通球囊扩张相比,DCB对治疗ISR无论从影像学参数还是临床事件来讲都具有明显优势.但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相比,DCB治疗ISR的优势存在某些不一致的结果.特别是
长久以来,冠状动脉血供重建一直基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解剖学特点,然而,最近20年围绕冠状动脉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提示冠状动脉血供重建应该基于可诱导的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目的应该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及临床预后.因此,最近的各国指南均推荐FFR用于在无客观缺血依据的冠心病患者.
近年来,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消蚀术(excimer laser coronary atherectomy,ELCA)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技术广泛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随着激光导管和操作技术的改进,新一代激光具有热效应局限、导管通过性能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对于富含血栓的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准分子激光可以快速清除血管内血栓和局部斑块碎末化切除,无复流/慢血流
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标准化需要,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联合专家委员会就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进行全球统一定义,迄今已经历3次修订,逐渐得到业内公认.2000年第1次MI全球定义为: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anise-MB,CK-MB)]是主要诊断
迄今,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中的证据最为充分,故而一直作为稳定型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然而,即使接受长期且规律的阿司匹林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而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双联抗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以期进一步降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CHARISMA研究曾观察了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结果显示双联抗血小板并未能获得明显益处;而在一项1~3年前曾患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广泛开展,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据国外学者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PCI术,然而近来研究表明,约有4%的患者在PCI术后1年内需接受非心脏手术(noncardiac surgery,NCS),而在5年的随访期内这一数字最高可达25%.PCI术后规范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使
自2001年首次报道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应用于人体冠状动脉动脉,实现在体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以来,OCT凭借其极高的分辨率(轴向10~20μm),在评估冠脉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判别可能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高危斑块特征,揭示ACS发生机制、评价介入失败原因(包括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PCI)一向被认为是最为复杂和挑战,很多初学者面对复杂的解剖结构、名目繁多的器械、技术和技巧时常无所适从,单纯模仿某专家的技术及参加一些纯理论的教学往往又不得要领.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规范CTO介入治疗,欧美专家在2011年提出了联合治疗策略流程图(hybrid algorith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作为瓣膜性心脏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在大于75岁的老年人群中,中度及重度MR的发病率甚至可达9.3%.本中心基于医院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样提示,MR在瓣膜性心脏病中发病率最高.外科手术目前仍是严重MR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手术存在风险高、并发症多、再住院比例高等缺点.因此,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经皮二尖瓣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作为近10年来心血管介入领域的里程碑式新技术,已成为高危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外科手术的有效替代方案.随着新型瓣膜的改进,操作技术的提高,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适用人群有望进一步扩大.本文对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应用现况、存在的机遇与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自2002年首次应用以来,为心血管介入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已成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