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地区水文计算和桥涵设计

来源 :2019川藏铁路工程建造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av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渝铁路穿越秦岭高中山区,是我国泥石流最为发育和活跃的地区,泥石流规模及种类复杂,分布范围广,差异较大,对沿线桥涵设计影响大,科学合理的孔跨布置和工程处理措施,不仅可以节省工程投资,也能保证后期铁路运营安全。本文通过对兰渝铁路泥石流的分布、成因分析和水文计算等,对泥石流地区桥涵设计提出了建议,对类似地区的桥涵工程设计和水文计算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文章通过对兰渝铁路泥石流的分布、成因和水文计算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泥石流地区桥涵设置和工程处理措施提出了处理意见,特别对泥石流冲击力的计算结合其他研究成果提出了具体办法,弥补了规范中没有明确的内容,并在设计过程中予以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新奥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的开挖与支护,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而我国采用新奥法建设的地下工程中事故多发,与人们对新奥法的认识存在偏差不无关系。本文从洞室在不同
  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新建正线长度967.178km,其中隧道长800.604km,占线路总长度的82.78%,超长隧道多,因此研究特长隧道分、合修方案存在极大的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本文对
  本文介绍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通过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选线的方法。首先通过航片、卫片的判释,在地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光释光测龄,确定活动断裂带的年代和活动性质,为地质选线
  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分布面积达1.5×10~6 km~2,占我国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的70%,在全球气候转暖的背景下,多年冻土退化趋势明显.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各类工程活动则进一步加剧
  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桥隧占线路总长95%以上,沿线危岩落石、滑坡、崩塌、错落、岩堆等重力不良地质发育,峡谷和陡坡地段尤为突出。当地强降雨,大温差,融雪、冰川剥蚀,冻涨,冰雪
  高寒山区营业线铁路隧道衬砌变形裂缝、漏水挂冰侵限、道床冻结上拱一直是困扰工务部门的一大难题,因此,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穿越大兴安岭山脉北麓5座
  深埋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是目前山岭隧道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论文基于新奥法的基本理念,从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安全两个方面进行力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深埋软岩隧道
  基于针对轨道交通行业科技资源分散、专业化、专题化知识服务方式不足的现状,通过网络资源采集、多源异构资源整合、计算机辅助翻译等技术,建立了轨道交通知识服务平台。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山岭地区铁路建设日益增多,桥隧比多在80%以上,特长隧道的施工成为控制工期的瓶颈。成兰铁路柿子园隧道地处复杂地质的龙门山山脉,为线路特长隧道之一
  寒区隧道由于衬砌背后低温和水的作用大多存在严重的冻害问题且难以根治,在寒区隧道防冻设计方面国内尚未确立直接的理论依据或者出台具体规范,大多采取工程类比的方法或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