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洋壳的命运与启示:以西藏榴辉岩为例

来源 :第七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cici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藏北羌塘和藏南松多一带发现了榴辉岩,系古特提斯洋壳俯冲之产物,因此可用它们示踪俯冲洋壳的变质演化过程。在这些榴辉岩周边,广泛发育大量以碳酸盐脉为主的各类脉体。精细的岩相学观察发现这些榴辉岩经历了三期变质事件。从第一阶段至第三阶段,岩石首先经历一个升温、降压过程,再经历近等温降压,再降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氧逸度值快速下降,反映岩石经历了一个强还原过程。在此过程中,早期的三价铁、六价硫等物质分别还原为二价铁与负二价硫,并同时生成了以水、CO2和H2S为主的流体。该流体进入上覆地幔楔,可诱发岛弧火山喷发,水、碳与硫等元素再次进入地球表层。氧化还原反应控制了碳、硫等元素在地球内、外之间的交换过程。
其他文献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东波超镁铁岩体进行细致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调查数据支持东波超镁铁岩为残留地幔岩石,首先在洋中脊处经历过不同程度玄武质岩浆的抽取,后又卷入到弧前环境,在此经历了俯冲相关熔体的改造作用,并可能经历了进一步的熔融事件;新特提斯洋岩石圈地幔具有不均一的Os同位素组成;在新特提斯地幔域中,保存有具极其古老TRD=2.0Ga、极其亏损Os同位素的地幔残片。
通过对中国西藏罗布莎蛇绿岩中的金刚石包裹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其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金刚石包裹体如中国大陆科学深钻(CCSD-MH)金刚石包裹体,中国山东金伯利岩的金刚石包裹体以及前苏联Venezuelan金刚石包裹体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取得了一定成果,发现了一些新现象。结果表明金刚石及其包裹体形成在一个高温高压环境,有激烈地质构造运动,这里的金刚石应该是一种新的成因类型反映了中国西藏地区特有的
笔者等在藏北羌塘盆地1:25万仓来拉幅开展区域地质调查,根据研究区地层分布和发育特征、岩性及其组合、层序与接触关系、古生物组合和不同地质时期的建造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研究区白北而南划分为三个地层区:华南地层大区羌北-昌都-兰坪地层区唐古拉-昌都分区、滇藏地层大区羌南-保山地层区索县-左贡地层分区和滇藏地层人区班公湖-怒江地层区东恰错分区,其间被双湖—查吾拉—碧土—昌宁断裂带(F2)和班公湖怒
本文选择浙江新昌新生代玄武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分析研究。新昌玄武岩以橄榄玄武岩为主,斑晶矿物主要为橄榄石,其次为辉石、斜长石。研究指出区玄武岩最可能为石榴辉石岩或榴辉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而这些富含辉石的源岩可能为俯冲洋壳物质对上覆橄榄岩地幔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Os同位素年龄特征表现为,古老的和年轻的物质共存。古老洋壳将储存在橄榄石及辉石中的水释放出来,这些含水流体/熔体可以将
会议
会议
卡贡岩组分布于两藏东部.本文是在区调报告基础下完成的,报道卡贡岩组构造地层和沉积相等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藏东地质提供基础资料.在藏东类乌齐地区,早石炭世卡贡岩组仅见于澜沧江结合带中,为一套变质较浅、变形较强的暗色细碎屑岩(局部夹灰岩)组合,剖面顶底均被断失,断裂褶皱发育,顺层剪切变形强烈,小有序大无序,为构造地层,将其分为一、二两个岩段。该岩组一岩段具有复理石相特征,二岩段具有潮坪砂岩、泥岩相特征,
为进一步明确铜山岭地区以W为主和以Cu-Pb-Zn为主的两套矿床的成岩成矿关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与该区新近发现的魏家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具有密切时、空及成因联系的祥林铺花岗岩及花岗斑岩脉开展了高精度的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二者为同一岩浆演化的产物,指示该区花岗岩浆活动及钨多金属矿化主要发生于晚侏罗世,指示该区发生过加里东期的岩浆事件,受基底及深源物质的影响,这两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尖峰岭岩体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开展了高精度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试图厘定其形成时代,为明确矿田内成岩成矿关系提供年代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尖峰岭黑云母花岗岩的形成年龄(160.7±2.2Ma)与相邻的香花铺钨矿的白云母Ar-Ar坪年龄(161.3±1.1Ma)基本吻合,指示其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结合区域上的研究表明,香花岭矿田内的成岩成矿时代集中于16
最近10年间流动地震台阵观测的飞速发展为认识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的三维精细速度结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地球物理学的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的地壳浅部(如上地壳)可能主要受大型断层活动的控制,但在地壳深部(如中下地壳)主要受软弱层的控制,软弱层在局部区域也可能与大型断层相互作用。所以综合中下地壳物质流动模型与中上地壳块体挤出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目前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