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重型TBI后海马DG区神经再生的影响

来源 :2015全国神经损伤大会暨第四届天坛全国神经创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icious_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针刺对重型TBI后海马齿状回(DG)区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将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TBI组(n=10)、TBI+针刺组(n=10).采用电子可控性皮层冲击损伤仪建立重型TBI模型;Brdu连续4d腹腔注射,每天2次,间隔8 h;选取百会、人中、合谷和足三里进行多穴位联合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次留针2h.TBI后7d和14 d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为早期神经元(DCX)的情况;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重型TBI给予针刺治疗后,海马DG区Brdu的阳性细胞较单纯TBI组明显增加(P<O.05).另外,针刺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早期神经元(DCX)的数量也明显增加(P<O.05),而未给予针刺组DCX的阳性细胞表达较少.结论 针刺可以刺激大鼠海马DG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为TBI后神经功能的修复提供了一个的潜在治疗策略.
其他文献
由于缺乏特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目前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综述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临床上DAI
会议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氏病与颅脑外伤之间的相关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s disease,AD)是一种多发生在老年,由大脑β样淀粉变性,神经元缠结为主要病理性改变的神经退行
会议
  目的:分析伴"漩涡征"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36例CT平扫显示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时间段无"漩涡征"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50例
会议
目的:通过对颅脑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研究和治疗,能更好地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 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神经外科颅脑术后的39例MRSA感染
会议
  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病人预后。方法:回顾4例因对冲性损伤致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病人预后。结果:外侧裂区脑挫裂伤
会议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术后再次出血、脑水肿、脑肿胀的预警作用及临床指导意义. 方法:分析86例外伤性和自发性脑内血肿术后病人资料,对比GCS评分、颅脑CT影像与颅内压
会议
  通过改进型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作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检测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皮质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和脑损伤组
  近年来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病率不断增高,虽然有关颅脑损伤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诊断技术及治疗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但TBI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