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固结磨料流体动压研磨技术研究

来源 :2016年中国(国际)光整加工技术及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2016年中国光整加工技术产学研协调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兼顾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盘式固结磨料流体动压研磨技术被提出.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控制磨粒粒度固定的研磨盘与被加工工件之间的液膜厚度来控制加工深度,这样,精加工和粗加工可以使用一种磨料粒度的研磨垫进行.将动压理论和固结磨料研磨相结合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创新,这种结合给平衡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本文建立了固结磨料研磨垫表面形貌的数字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查分算法求解了研磨垫和工件之间液膜的压力分布,研磨加工深度的可控性由计算结果验证.一个初步的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相吻合.工作载荷和旋转速度都对加工深度和去除效率有所影响,可以利用此在不更换不同力度研磨垫的情况下来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应的。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研究盘式流体动压抛光,建立了基于CFD模型和冲蚀模型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CFD模型用于计算流场参数和颗粒运动轨迹及速度.固体颗粒简化为球体,并建立了三维颗粒冲蚀模型用于计算单颗粒的最大切深.假设切割沟槽之间无间隙,估算工件表面粗糙度.
蓝宝石是一种典型的高硬度高脆性材料,要实现对蓝宝石的高效精密加工非常困难,而超声振动辅助磨削是加工硬脆性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在砂轮轴向施加超声振动,对蓝宝石开展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试验研究,并从磨削力、磨削力比、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等角度揭示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蓝宝石的加工特性.与普通磨削相比,在磨削条件相同情况下,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蓝宝石晶体时的法向磨削力明显减小,而切向磨削力则稍微有所增大
基于全离散法提出了一种预测垂直平面内二维超声振动铣削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垂直平面内二维超声振动铣削动力学模型,运用全离散法分析了二维超声振动铣削系统的稳定性,通过matlab算法分析得出主轴转速在1000-5000rpm/min范围内的系统稳定性.研究表明垂直平面内二维超声振动铣削系统稳定性较普通铣削有较大的提高,相对于刀具轴向方向施加的超声振动,刀具径向超声振动的振幅对垂直平面内二维铣削
镍磷基镀层因硬度高、厚度均匀及耐磨性优异,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镍磷合金及其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是衡量镀层性能的重要指标.综述了镍磷合金及其复合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化学成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热处理等因素,并探讨了其机理.镀层较高的耐磨性除了与其硬度有关外,还取决于适当的晶化程度和较小的晶粒尺寸。适宜的晶化程度、合适的晶粒尺寸,镀层的耐磨性才能得到改善。与单一超声波搅拌或机械搅拌
以胶体二氧化硅作硅源,Ce(NO3)3·6H2O、HMT混合溶液作壳层前驱体,采用均相沉淀工艺制备了出壳核结构完整的CeO2/SiO2复合磨粒.所制备的复合磨粒为壳-核包覆结构完整的纳米微球,粒径约110nm,核层为无定形SiO2,壳层为立方萤石型CeO2颗粒;磨粒在酸性环境中易团聚,碱性环境中分散性良好,其中pH10-pH12最优.研究了SiO2磨料和CeO2/SiO2复合磨粒在6H-SiC(0
晶体尺寸增大和锯丝直径减小使得线锯锯切时切缝中脱落的磨粒和切屑不容易排出,润滑冷却液也难于充分进入锯切区,严重影响晶体切割的表面质量和锯丝的寿命.试验研究了悬砂法制备表面磨粒群螺旋排布的电镀金刚石锯丝的电镀工艺,分析了预镀阴极电流、上砂阴极电流密度与上砂时间对锯丝复合镀层外观质量与锯丝表面磨粒分布情况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镀底层的阴极电流密度为5.0A/dm2时,镀层与钢丝基体表面有着良好的结
以镍基合金GH4169为代表的难加工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海洋、能源等领域,由于其低导热系数特性导致传统磨削加工工艺无法得到较高的工件表面质量.因此在国家"绿色制造"的倡导下,研发了高效、低碳、节能减排的植物油基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新工艺.一方面,新技术以纳米流体微量润滑技术为基础,解决了难加工材料传统磨削加工表面质量低、冷却能力差的技术瓶颈,得到了较高的磨削加工工件表面质量,同时大大减少了磨削液用
增材制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难加工复杂零件的高效成型加工,但球化效应、粉末粘附等导致表面粗糙度高、难于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常用的手动抛光和喷砂处理等抛光技术难实现增材制造复杂零件内表面的抛光处理.本文提出将磨粒流加工技术应用于增材制造零件表面抛光,以增材制造异形群孔铝合金格栅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格栅件磨粒流加工夹具,建立了内外表面一体化磨粒流抛光技术方案,对此零件外表面和内孔表面进行抛光.试验结果表明磨
利用磁力研磨加工不导磁或弱磁性的管件时,通常在管件内腔增加辅助磁极来增大研磨压力,进而提高研磨效率.但由于管件内部的空间有限、摩擦及偏心等问题,造成磁性磨粒在管件内腔翻滚不够充分、辅助磁极震颤等现象,导致表面材料去除不均匀、甚至产生较深划痕等表面缺陷,严重影响管内表面质量.在管腔内添加径向旋转辅助磁极,不仅可以增大磁性磨粒的有效研磨面积,还可以均匀磁性磨粒的分布,在旋转作用下,促进磁性磨粒的翻滚与
干式磨削技术是一种高效绿色的磨削加工方式,为研究干磨削变质层深度的分布特性,针对40Cr合金钢材料工件干式磨削加工,仿真分析了接触区的温度分布,结合奥氏体相变特点,获得表面变质层分布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加工表面变质层深度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进给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工件加工表面切入区与切出区变质层深度分布不够均匀,而表面中间区域变质层分布均匀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