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肉仔鸡包涵体肝炎作为人类急性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用临床分离的鸡包涵体肝炎病毒阳性组织液分别感染SPF鸡胚和10日龄肉仔鸡,观察感染后的发病情况、肝脏病变及其组织学变化。结果: SPF鸡胚和肉仔鸡感染鸡包涵体肝炎病毒后3-6d,剖检出现肝脏肿大、出血等典型病变,肝组织出现急性肝损伤样改变。结论:采用肌肉注射病毒组织液法建立肉仔鸡急性鸡包涵体肝炎动物模型用作人类急性病毒性肝炎动
【机 构】
: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青岛 266109
【出 处】
:
华东地区第十一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暨实验动物规范化、标准化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肉仔鸡包涵体肝炎作为人类急性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用临床分离的鸡包涵体肝炎病毒阳性组织液分别感染SPF鸡胚和10日龄肉仔鸡,观察感染后的发病情况、肝脏病变及其组织学变化。
结果: SPF鸡胚和肉仔鸡感染鸡包涵体肝炎病毒后3-6d,剖检出现肝脏肿大、出血等典型病变,肝组织出现急性肝损伤样改变。
结论:采用肌肉注射病毒组织液法建立肉仔鸡急性鸡包涵体肝炎动物模型用作人类急性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连续监测4~16周模型动物肝功能、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肝细胞凋亡在NAFLD进展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为该模型在脂肪肝发病机理、脂肪肝治疗药物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SD大鼠50只,饲喂高脂饲料,分别检测4,8,12,16W大鼠血清GLU、CHO、TG、HDL、LDL、GPT、GOT及胰岛素水平,肝脏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及细胞凋亡观察,
目的:运用基因导入定向繁育技术培育先天性白内障小鼠。方法:成功筛选获得先天性白内障突变个体,经10世代回交(同类系培育技术)11世代自交,育成近交系数超过99.9%的先天性白内障小鼠模型BALB/c-Cat。结果:经2.5年的时间完成了把突变白内障显性基因导入近交系BALB/c小鼠中,共进行了10个世代的回交使之与BALB/c的同源率达到99.9%,期间对此基因进行了初步和精细定位于1号染色体,通
目的:本实验旨在将大鼠卵巢摘除,造成雌激素缺乏动物模型,以进行相关疾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30只,周龄5~6wk,将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在躯干下1/3处,距脊柱1-2 cm两侧向下做纵行切口约1 cm,取出卵巢将其摘除。结果:术后一周,将摘除卵巢大鼠进行阴道涂片检查,如果连续5 d检查为间情期大鼠,标志卵巢摘除动物模型建立,成模动物可用于实验研究。结论:结
目的:了解C57BL/6J为背景的Ⅱ型糖尿病模型B6.V-Lepob/JSlac突变检测和繁育情况,为对Ⅱ型糖尿病模型B6.V-Lepob/JSiac的繁育和科学研究提参考。方法:从小鼠尾巴提取基因组,进行突变分子检测,分别统计肥胖率、杂合子比率和野生型的比率;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繁育试验,分别统计交配-分娩间隔、不同胎次的怀孕率和不同胎次的产仔数。结果:发现肥胖仔鼠的平均遗传比率为26.12%,杂
目的:利用小鼠模型建立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筛选具有药物开发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新方法。方法:给小鼠连续灌胃服用微生物代谢产物10天,每天用旷场行为检测系统记录实验动物移动和直立两个行为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第11天给小鼠腹腔注射0.6mg/kg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考察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移动和直立行为的影响。结果:在急性和亚慢性(连续10天)给予微生物代谢产物后,正常小鼠
脂蛋白脂酶是脂质代谢的关键酶。当其编码基因发生突变时,患者表现出以反复发作腹痛和急性胰腺炎为特征的家族性脂蛋白脂酶缺乏症,进而继发Ⅰ型糠尿病。虽然甘油三酯水平严重升高,但通常不表现肥胖。理想的脂蛋白脂酶缺乏症动物模型是研究脂蛋白脂酶缺乏与动脉粥样硬化、Ⅰ型糖尿病及肥胖的关系,以及探索治疗药物筛选的关键。本文将总结近年来脂蛋白脂酶缺乏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思路。
目的:分析人卵巢癌裸鼠动物模型染色体遗传学改变。方法:取人卵巢癌裸鼠动物模型实体瘤及骨髓标本采用体内法常规染色体制片方法制片、阅片、分析。结果:人卵巢癌动物模型实体瘤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达61.76%,均为数目畸变,主要表现形式为亚二倍体(39条)遗传核型,人卵巢癌动物模型骨髓细胞染色体也发生了畸变,细胞畸变率达15.94%,同样以亚二倍体(39条)遗传核型为主,与对照组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比较有极显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长爪沙鼠高血糖模型的建立及其合适药物剂量。方法:40只成年长爪沙鼠,按照正常对照组、150mg/kg、200mg/kg、250mg/kg、400mg/kg和600mg/kg的剂量,随机分为A、B、C、D、E、F 6个组。按照设定的时间点监测60天内各组沙鼠的血糖、体重及24h尿量变化。结果:C、D组沙鼠注射STZ 24h后,血糖值均数升高16.65mmol/1以上
啮齿类动物是所有实验动物中使用量最多的动物种类,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现对啮齿类动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目的:建立猕猴肝上皮前体细胞的无血清体外培养体系。方法:取健康新生猕猴肝脏,剪切、消化、离心后在胶原培养体系中用含Ca2+的培养基中培养,选取多角形细胞集落,在不同胞外基质中分离培养,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化学染色、RT-PCR、靛青绿吸收染色方法进行细胞表型和双向分化潜能鉴定。结果:多角形细胞团块在层粘连蛋白或大鼠鼠尾胶原上增殖传代形成集落,并特异性地表达肝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不表达成熟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