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静脉留置针注射造影剂在磁共振增强检查中的价值和不足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静脉留置针注射造影剂在磁共振增强检查中的价值和不足。 方法:将60例行MRI增强检查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留置针组(试验组)和使用传统钢针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造影剂外渗情况、测算每部位检查通过时间,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 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每部位检查时间显著缩短(分别为约17分钟和约20分钟)。实验组无造影剂外渗,对照组出现2例造影剂外渗。问卷调查患者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对照组6例患者诉不适反应,以手部疼痛为著。实验组2例患者述轻微不适。 结论:通过静脉留置针注射造影剂能减少造影剂渗漏,减少患者不适。由于在病人检查前即可完成留置针穿刺,可大大缩短病人每部位扫描时间,提高增强扫描成功率及工作效率,留置针注射造影剂的不足是加大了科室运营成本。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受检者进行颈部CTA检查时,进行心率快慢与检查结果的分析,确定受检者根据心率采用不同浓度CT值的触发扫描对颈部CTA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颈部CTA且心率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浓度CT值进行触发扫描.设备:东芝 Aquilion ONE 320排640层螺旋CT机、MARK V双筒高压注射器 扫描方法:先进行普通扫描,然后注射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优维显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软骨下骨小梁的特征改变在骨关节炎以及骨质疏松症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高分辨率显微CT(uCT)3D建模、微有限分析(uFEA)与个体化骨小梁分割法技术(ITS)1,研究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头受力区软骨下骨小梁结构与生物力学性能差异,为进一步分析上述结构与生物力学特性提供新手段,特别是骨小梁杆与板的结构对比可加深对二者疾病病理进程与关系的理解。
目的 探讨腰椎椎小关节退变程度与各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4月-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4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0~70岁,平均49.78岁.
目的:探讨19例脊柱内固定患者失效及断钉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按照入院顺序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1月以来收治的19例行脊柱内固定失效及断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翻身护理及伤口护理等。
目的:唑来膦酸(ZA)能够有效预防骨质减少、改善骨质疏松并增强骨密度,近年来成为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药物。而对需行腰椎融合术并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唑来膦酸的使用是否会影响腰椎融合,迄今为止没有明确的实验依据。本研究通过卵巢去势造模骨质疏松大鼠,探索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大鼠腰椎后侧路融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与选择。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医院2014 年7 月至2015 年7 月收治的2例陈旧性髋臼骨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患者病史、损伤程度、急诊救治等特征,通过影像学判断损伤情况,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功能锻炼,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术后恢复情况,总结治疗经验。
目的 探讨颈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效果。方法 56例齿状突骨折病人,在X线监测下施行颈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并分析结果。结果 随访3~60个月,52例病人获得骨性愈合,4例发生骨不连,无其它严重并发症。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配合可注射用人工骨在临床上运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12~L1)2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可注射用人工骨治疗,随访近期效果。
目的 探讨钼靶摄影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2月及2016年3月间238例钼靶摄影乳腺病变患者.对98例X线表现不典型病变MRI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钼靶摄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4.72%、68.35%及72.19%.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9.5
目的 是将国内外共同面临的介入伦理问题作对比,尽可能完整的阐述在面临同一个伦理问题时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 通过功能分析的方法对比国内外在对待介入治疗中所产生的医学伦理问题,并分别从宏观及微观方面进行阐述,剖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在处理及解决问题的宏观性及微观性。 结果 最后得出在面临新型的介入医学伦理问题时,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因为文化背景所表现出的“同种问题不同结果”中我们可以吸取的“养分”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