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科技、创新理念实现文化馆发展转型

来源 :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GW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昆山文化馆的研究对比发现,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浅尝辄止的文化氛围,冲击着文化馆传统文化输出方式.文化馆固有的管理运行体制无法契合庞大的受众群众多样需求.传统的文化馆日渐式微.作为文化输出终端之一,文化馆担负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作用,它承受着高科技带给文化发展的重压.化解压力为动力,文化馆需要创新发展模式,融合高科技手段,转型发展重新适应当代社会需求.从设计理念、服务理念创新,在文化服务发展方向上转型,满足不同类型群众需求,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文化体育活动内容,激发文化服务活力,达到文化馆持续、健康的发展转型.
其他文献
2015年1月15日,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数字文化馆顺应时代已初现端倪.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表明了国家对互联网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的高度重视,给身处“互联网+”时代的各行各业带来了崭新的思考和巨大的挑战.文化馆的发展当然不可能置身互联网之外,因
2016年7月,住建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省、市、县纷纷出台支持特色小镇建设政策,一大批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开始出台.文化小镇是特色小镇一种类型,文化是文化小镇根脉和灵魂,如何在文化小镇彰显传统民间文化特色,让传统民间文化在文化小镇得到很好的保护、传承、传播和弘扬,这是文化小镇肩负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也是文化小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
本文以新时期全民艺术普及为切入点,探讨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重要性,从管理、服务、人才、评估等方面论述了全民艺术普及机制创新的若干问题,以期为新时期条件下的我国国家文化战略及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观念;印记了中华民族聪明睿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尺度;昭示了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骨髓和灵魂.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自信自觉、自护自省、自立自强的文化品质和文化实践.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数字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新媒体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在它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新媒体时代,人们几乎每天都会打开计算机或手机上网,阅读新闻、查找资料,进行文化娱乐,互动交流.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结合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信息技术、数
作为一名工作在文化志愿服务一线的工作者,我有感于亲身所历,为自己能参与到这项高尚的事业中感到庆幸,同时也为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不走心”现象感到着急!一项好的事业,如果被“不走心”地误读,那么开展得越久伤害就越深.因此,本文从如何解读“文化+志愿”,误读造成的一些普遍现象,以及如何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中体现“文化+志愿”特色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不仅是其本身要有永不停息的变体和创新的可能,展现出文化创造的多样性发展,而且还能够成为人民群众充满文化气息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在此方面,文化馆的职能作用极其重要且无可替代.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展示、传播等方面的重要措施,是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手段,包括数字化采集、数字化传播、数字化展示,有效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水平.
《杨柳青》内刊是西青区文学类群众文化的交流和展示平台,也是代表西青文化、西青文学的特色内部刊物.本文将针对《杨柳青》内刊,结合当前群众文学的发展现状、发展土壤,通过对习近平在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的认真分析以及“东丽杯”全国文学评奖活动探寻《杨柳青》内刊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形式,在众多内刊得以繁荣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杨柳青》内刊带动群众文学的整体提升,如何在内部免费交流的环境下实现《杨柳青》的群
群众文化建设是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服务对象之一便是属于特殊群体的老年群众.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文化馆应顺势而为,针对特殊群体中的老年群体展开更多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尤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助出发,助益我国的健康老龄化发展.本文将从群文美术教育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角度为出发点,以西城区第二文化馆老年美术培训班为例对此展开探索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已经和互联网时代精神密不可分,大数据时代数字化信息逐渐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构成元素.今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已经将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升至立法层面.未来公共文化大数据将为政府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并促进以数据为引导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由过去粗放式朝着精准化、个性化的方向转型升级,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