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药物性皮损的现状与防治对策

来源 :2007浙江省医学会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剂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i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性皮肤损害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黏膜及其附件的反应。多数药物性皮肤损害初起时可为充血性皮疹,表现为红色的斑疹或丘疹,压之退色,如继续发展有可能形成重症皮损。引起药物性皮肤损害多为B型不良反应(通常为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虽然病人发生率差异较大,但共同特点为比较直观,患者和医务人员均能识别,因此能早期预警,早期采取措施。本文对湖州市中心自2005年以来收到的部分药物性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报告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湖州市药物性皮损的现状有比较全全面的了解,并对其预防和治疗对策提出讨论。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制定新年度ADR监测工作方向。 方法:对本院2006年度所发生的244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报告中40~69岁年龄段发
会议
目的为探讨失重环境对骨骼细胞的力学信号转导功能的影响 ,细胞这种功能的变化在失重性骨质稀少中的作用 ,以及空间飞行锻炼效果不良与之的关系。观察了模拟失重对流体剪切应
凡是药物都具有两重性,它既可治疗疾病,又可产生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中药既能起预防治疗作用,同时也能损害人体,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组织结构的改变。本文分析了中药
本文回顾分析了浙江省永嘉县人民医院在临床治疗中产生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情况,指出医务人员严格掌握适应症,加强临床用药监护。
为了观察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易感者接种 2剂血源乙肝疫苗的远期免疫效果 ,1985年 4月 ,在正定县某村 ,对整个人群采血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表面
为评估计划免疫工作现状 ,对绍兴县 0~ 6 0岁健康人群进行了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现简报如下。1 调查对象和方法 城乡各随机抽取 180人 ,分为12个年龄
本文着重介绍了引发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原则,目的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于最低限度,防止药害重演,真正提高治疗质量。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 方法:根据2006年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收集的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
目的:探讨胺碘酮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国内近10年发表的使用胺碘酮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检索到引起的
风险投资着眼于企业未来的资本增值,它通过不同阶段的风险投资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本文在介绍相关风险投资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指出了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