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游泳运动中的高科技应用现状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il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年来竞技游泳水平的迅猛发展,破纪录的人数之多、国家之多、项目之多令人惊叹。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说明了当今游泳水平的提高,不是仅仅通过对游泳训练规律的进一步全面了解和掌握实现的,而且对训练规律的认识又与近些年来高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的渗透再一次成为推动竞技游泳水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他文献
射击运动是一项技能性很强的竞技体育项目,要求射手在不对称的姿势结构条件下,保持静止的协调用力,要求射手在整个射击过程中,每枪均重复同一动作,并在精力高度集中、心情十分紧张的状态下,始终保持动作的高度一致性。从解剖角度看,射击项目的稳定来与肌肉的收缩固定关节。在射击中用到的主要肌群是右上肢肌肉、右肩关节固定肌、背阔肌、左右竖脊肌等。这些肌肉发力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以及精确控制性都是影响射击稳定性和多枪射
自从2001年国际体联规定使用新的跳马(男子马高1.35米,女子马高1.25米)以来,跳马的技术动作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新的跳马动作不断产生,跳马的技术动作也更加复杂。在现代跳马单项决赛中规定,运动员必须试跳两种不同类型的动作。从跳马第一腾空的方向分,整个跳马动作可以分前手翻、侧手翻和后手翻三种类型:若从第二腾空的身体形态上分,则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团身或屈体空翻2周及其转体,简称多周空翻,二是直体
针对已经研制出的数字化铁饼三维信息采集系统铁饼项目而言,在使用中的数据传输问题成为了使用中的瓶颈问题,为了借助PC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铁饼运动员投掷过程中的动力学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基于动力学信息的现场指导,数字铁饼获取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需要实时传入PC机。因此,在数字铁饼的功能中引入了无线通信的功能,由于无线接口不是当前PC机的标准配置,基于增强系统通用性的考虑,我们在数字
应用摄像分析等手段,对女子武术运动员的难度动作进行运动生物力学诊断,寻找落地不稳定因素,提出个体的理想技术模式,模拟比赛负荷强度训练难度动作,在备战奥运会和全运会的训练中,提供科技服务。
本文通过对孟岩和国内3名优秀400米栏运动员栏间技术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为教练员、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定量的理论依据。以参加200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石家庄站)的孟岩、欧勇健、朱智、余子培4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用两台数码摄像机对第4栏的技术进行三维拍摄,同时用一台摄像机进行全程跟踪摄影,摄像机拍摄频率为50hz,采用爱捷-71型运动解析系统进行解析,对有关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和常规统计学计算。
女性在其绝经后5-10年间,BMC丢失率每年约为2%~10%。其在未绝经期腰椎等松质骨部位的BMD已开始下降,绝经后,BMD迸一步下降,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进一步升高,年龄越大和绝经年限越长,骨组织的退行性形变越严重,骨丢失越多,骨密度就越低。运动是改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进一步探索运动对绝经后女性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为运动防止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
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右腿的积极转蹬、左腿的有力撑蹬,使人体滑步获得的动量传递给躯干,与此同时躯干积极上抬,通过右臂的再加速使铅球投出。在最后用力阶段中,铅球运行的距离、速度、出手角度和高度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这个阶段对于速度的叠加和动量的传递要求更高。因此进行三维运动学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与问题所在,为进一步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提供参考意见。
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止步决赛,说明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与世界传统强国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还没有真正把握激流回旋项目的本质规律。激流回旋项目是技巧型体能类项目,运动员的划桨技术是制胜之本,艇的平衡是比赛的保证,控艇技术是关键因素。
赛艇是我国的一个潜在优势项目。近期,女子双人单桨(W2-)项目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在06赛艇世界杯赛慕尼黑站W2-A组决赛中,加拿大组合以437.36秒成绩夺冠,比北京奥运会冠军组合少3.24秒,比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取得的成绩少4.92秒,成绩相当突出。本文通过二维摄像解析法,对06赛艇世界杯赛慕尼黑站W2-A组决赛冠军艇加拿大组合的划桨技术特征进行探索,旨在为我国女子高水平双人单桨运动员的科学
跨步过渡到跨跳的主动缓冲是走板跳水特有的技术动作,开始于跨步腾空的末期,并在跨跳步着板后板尖短距离位移内得以延续。动作任务除了要为后续的蹬伸压板营造更佳的身体姿势以外,尚要求实现人体重力做功对人板系统能量的高效转化。主动缓冲动作时空跨度不大,但其对人板“谐和"运动(即“合板")要求甚高,是跳板跳水助跑训练的难点,也是教练员与运动员非常关注的技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