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布苏病毒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引起鸭、鹅等多种禽类以减料、产蛋下降和伴有一定死淘率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淘率高,给我国的养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仅2010年给我国的养鸭业造成的损失达50亿元.本文围绕着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生物学特性、病毒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鸭坦布苏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主要介绍了林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重点论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林木群体遗传、遗传作图、逆境生理、组织器官以及木材形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林木蛋白质组数据库和林木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
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油茶营养生长,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的重要营林措施。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施肥对油茶的影响、油茶施肥方法,对油茶施肥技术进行评述,探讨以后的发展趋势。
本文在对薄壳山核桃在美国的栽培现状及我国引种栽培历史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充分利用现有种质资源,加快新品种培育进程;加强科学研究,提升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实行定向培育,完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策略与建议,旨在为薄壳山核桃引种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把湖北板栗林下经济发展产业做大做强,使之真正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笔者在总结不同板栗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研究筛选了适宜湖北省板栗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同时指出了湖北省发展板栗林下经济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思路与对策。
本文报道一起在中国藏羚羊群中暴发的一起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情。通过对死亡藏羚羊的肺组织样品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分离检测,结果表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此次藏羚羊疫情的病因,除了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外,并没有其他病原体被检出。指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可能会对濒危藏羚羊群体构成威胁。对藏羚羊群体以及家养山羊、野生山羊和绵羊这些与藏羚羊密切接触的物种中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感染情况进行监控,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一威
2013年夏季以来,山东地区,毛皮动物疑似犬瘟热病例中主要症状以神经症状、肺出血、肠粘膜脱落和肾脏肿大为主,病死率为100%。采用RT-PCR方法,共检测40家养殖规模在3000只以上的养殖场的155份病例,包括68份棉拭子样品和87份病料。送检病例中犬瘟热的检出率为63.87%。在神经症状病例中犬瘟热检出率达68.52%。病原在眼鼻分泌物和粪便中检出率低于10%,脑组织的检出率在40%以上。同时
Leachii支原体可直接引起犊牛的多发性关节炎、牛乳房炎、犊牛肺炎相关疾病以及母牛流产。研究显示,静脉注射、气管内灌注以及口服途径接种均不能导致犊牛发病,认为用污染精液进行人工授精,是Leachii支原体传播的一种主要途径。免疫接种和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采用PCR技术检查牛精液中的Leachii支原体,以控制该病原通过人工授精发生大规模传播。
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ylate,c-di-GMP)是在细菌中普遍存在的第二信使分子,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环二鸟苷酸作为免疫调节剂作用于真核细胞可产生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一系列的体内、体外实验研究表明其有可能成为具有潜力的疫苗佐剂.本文宗述了c-di-GMP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免疫特性和作为疫苗佐剂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体外的实验表明c-di-GMP对正常大鼠肾
微生物从发现、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多年历史,其利用价值的开发也不断的被广大科研人员所研究,从最初的单一发酵食品到现在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卫生、植物疾病防治、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等均表现出微生物在人类、动植物乃至所有生物及非生物方面均有不可比喻的利用价值.本研究以霉菌和酵母菌两个菌属的不同菌种为例对其作用、发展前景及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对微生物系列中的微生态制剂进行探讨,表明微生物是一种潜在的可利用资源,
小鹅瘟即鹅细小病毒,鹅细小病毒主要感染3-20日龄的雏鹅或雏番鸭,使其形成急性、亚急性败血症传染病.本文对小鹅瘟的流行特点、生物学特性、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等研究进展做出了综述,并对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做出了重要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