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后曲霉感染一例

来源 :全国真菌感染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nm08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告肾移植后19天曲霉感染供肾动脉血管壁致吻合处坏死破裂1例.患者,男性,56岁.因肾移植术后19天突然发生了腹疼痛随后休克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内凝血块500毫升,出血位于供肾动脉吻合处,遂行移植肾切除.术后病理报告移植肾符合急性细胞排异反应(Ⅱ级);供肾动脉壁曲霉感染伴纤维素样坏死及白细胞浸润.菌种待鉴定.提示真菌感染是器官移植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其他文献
本研究使用PHE201型高灵敏度红外光谱分析仪检测了34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经原穴合谷与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的红外光谱.结果:在59个检查波长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右侧合谷穴共有28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右侧上巨虚穴共有16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患者左右上巨虚共有4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
目的:从神经细胞电生理学角度探讨头穴针刺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元细胞电活动的双向调节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自身动脉血注入法复制大鼠尾状核急性脑出血模型,应用微电极大脑神经细胞放电技术,对脑出血头穴针刺前后的甩尾反射潜伏期和痛反应神经元放电变化的双向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急性脑出血大鼠痛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在注血早期即受到抑制,并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显示痛反应神经元的痛兴奋性神经元和痛抑制性神经元甩尾反
目的:探讨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与眩晕的关系.方法:通过对86例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经3D-CTA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者10例12支,分析其特征及与眩晕的关系.结果:双侧异常2例,单侧异常8例,左侧异常7支,右侧异常5支;从C5横突孔进入2支,C4横突孔进入9支,C3横突孔进入1支.分析V1段入孔异常与解剖结构关系、血管形变及其危害.结论: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
目的:探讨手法影响颈部体表变形参数、及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运用生物力学传感器技术,测试受试对象在不同屈伸角度的颈部体表变形参数.结果:(1)颈部体表位移参数随头颈前屈角度增大而明显增大,相对于-10°(后伸)+10°(前屈)时位移变量均数差为0.018mm,+30°(前屈)时达到1.952mm(P<0.05),该变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小.(2)颈伸肌柔性系数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出减低的趋
目的:探讨针灸理论和刺法及其实际意义.方法:以原文为依据,结合针灸减肥临床实际经验,强调针灸治疗必须辨证施治、审察形神和灵活应用各种刺法.结论:璀璨的医学文化和深邃的哲学思想至今仍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
隐球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本文主要介绍了隐球菌的致病性、耐药及隐脑在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临床上常见的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致病真菌有念珠菌、曲霉、接合菌、稳球菌和其它条件致病性真菌等.深部真菌感染可以累及肺、肝、肾、脑等各脏器,并且可以通过血液进行播散.泌尿系统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常表现为一般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无明显特异性,而以排出尿道菌栓为特征的泌尿系统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则比较罕见.本文介绍二例以排出尿道菌栓为特征的泌尿系统真菌感染,其致病真菌分别为白念珠菌和米根霉.
侵袭性曲霉感染常见于免疫抑制患者,感染者病情重,预后差,死亡率高,致病菌多为烟曲霉.伊曲康唑被用于曲霉病的治疗和预防,近年来烟曲霉对伊曲康唑耐药的报道日渐增多.开展烟曲霉耐药机制的研究,对于改进感染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伊曲康唑是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和良好的耐受性.伊曲康唑高效的主要原因是它的主要代谢物—羟基伊曲康唑,具有很高的抗真菌活性.本文概述了该药的药理学特点,强调各种给药方式的相似和独特之处.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一直是血液病患者致病和致死的重要病因,免疫力低下是发病的高危因素.本文介绍了IF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