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绰《六条诏书》的儒学思想评析--兼谈北朝儒学

来源 :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a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苏绰其人及其所处的时代,详细论述了《六条诏书》中的儒学思想:“理人之要,在于清心”、“洗心革意,教化以成”、“衣食足则知礼让”、“选举之本,不限资阴,唯在得人”、“明慎庶狱,赏罚得中”、“以仁守位,以财聚人”。对苏绰的儒学思想进行了深度评价,肯定了其在儒学史中的地位。
其他文献
儒家学说不仅包括治国安邦之道,而且包括安身立命之道。安身立命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看待处理义与命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对个人的人生遭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乐天知命。儒家或儒者的安身立命之道,就是独善其身,修身养性,终身不二,以道德安身立命。具体来说,怎样才算达到了安身立命?第一,知命、立命的人生定见。第二,独善其身的道德追求。第三,安之若素的行为方式。第四,心安情乐的精神状态。何以能安身立命?第一,德者得
现阶段,在文化层面,至少存在三种形态,即国家意识形态、精英文化、平民文化。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科技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精神上与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文化一脉相承,承担着教化大众、导范社会价值的功能。本文旨在通过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的现实共生机制使仁爱、孝悌等国家意识形态化、平民化。
笔者通过对秦王朝“以法为教”和汉初行“不言之教”的分析,导出的主旨话题就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兴礼乐教化,最终促成了儒教的形成,并从根本上奠定的中国2000年君主专制社会政教关系的基础。
文章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指出其固有逻辑为以力动变化性把握现实,而不以静止或固定不变状态看问题,也因此,中国才能从鸦片战争中走出来,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从而实现改革开放。而公共哲学即是让学问在一种互动状态中进行,到达一种动能的自足性完成,使人人参与经济发展。笔者为此提出理论建议,将《大学》的八条目改为九条目。
本文主要讨论关于中国古代精神修养学的有关问题以及先秦儒家、道家精神修养学问题。首先,阐述为什么提出精神修养学的问题?主要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新的立场和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其次,说明精神修养学与修身、心性修养、人生哲学、养生学、心理学的区别。再次,讨论了关于精神修养的解释。儒家的修身、道家的修道、佛家的修佛都是具体个体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自己呈现和体证天、天理(道、德;佛性、实相)等。在
本文主要通过解读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象山《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二篇文献,从道统、学统与政统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制度,并延伸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些主要的问题,并从传统的书院教育中获得对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某些启迪。
@@ 1. State Religion; ConfucianismDuring the time of Chosun(朝鲜) Kingdom(1392-1910), the official state religion in Korea wasConfucianism. Before Chosun Kingdom, Koreas state religion had been Buddhis
会议
Zhu Xis (1130-1200) theory of learning assumes the autonomous moral self. In hisscheme, one ought to nurture the innate goodness of the heart, investigate principle inthings, and embody moral standard
会议
笔者首先指出“现代”的含义,即一个国家的问题不会只停留在该国家内,各个国家处于相互波及的联系之中,而现代文明面临经济高速发展而忽视环境的严重问题,儒家思想作为解决现代文明矛盾的钥匙,成功实现了与西方《圣经》、希腊哲学以及朵拉卡的对话。
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笔者对于高龄化世代的再认识;第二部分以孔子为鉴论述了人的成熟与人生价值;最后从人在人生历程中的感悟,老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及老年人的社会指导性地位三方面谈高龄化世代的角色和人伦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