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原发灶FDG摄取与转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第四届全国肿瘤学进展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肺癌原发灶FDG摄取与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关系。 方法:收集208例治疗前行全身<18>F-FDG-PET扫描的肺癌患者,确定原发灶大小(最大径)和FDG摄取值(以SUVmax表示),并分为无转移组、仅淋巴结转移组、远处转移组,分析原发灶FDG摄取与大小、转移情况、病理类型等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转移的因素。 结果:原发灶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性(r=0.466,P=0.000)。三组的原发灶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78),而FDG摄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8),其中无转移组SUVmax小于仅淋巴结转移组(P=0.041)和远处转移组(P=0.002),后两组间无差异(P=0.298)。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DG摄取值是预测转移与否的惟一因素。 结论:(1)肺癌原发灶的SUVmax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2)肺癌原发灶FDG摄取值可作为转移潜能的一个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评价全身γ刀治疗实质器官肿瘤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在2000年6月~2006年5月期间,采用全身γ刀治疗的实体肿瘤中,对资料完整,随访3年以上的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Ⅰ-Ⅲ非小细胞肺癌123例、原发性肝癌123例和胰腺癌111例进行了疗效分析。治疗时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用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CT层厚5mm,层间距5mm扫描,靶区在CT或PET/CT上分别勾画GTV,CTV和PTV。处方剂量
本文探讨了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患者围术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动态变化。
骨髓抑制是放疗、化疗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甚至会危及生命。急性骨髓抑制在接受放疗或核辐射暴露后很快发生,主要是快速增殖的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HPCs)发生凋亡所致,在临床上很受重视,应用造血系统生长因子刺激HSC及HPC的增殖分化有助于促进骨髓功能的恢复。持久性骨髓损伤主要是因为造血干细胞(hematopo
目的:探讨E838对辐射导致IRM-2小鼠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及造血功能的防护作用,并与同类雌激素类药物炔雌醇、尼尔雌醇进行对比实验。方法:将IRM-2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838药物(5mg/kg、7.5mg/kg、10mg/kg)三个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炔雌醇和尼尔雌醇组,在照射前3、2、1d腹腔注射给药,第4d进行1Gy全身照射,采用双层铺胶法进行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
目的:观察每周7天连续加速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44例病例,按序列随机分成2组,每周7天连续加速放疗组(连续放疗组)22例,连续放疗组治疗方法1次/天、2Gy/次、7天/周,总放疗剂量为60Gy/30次,共30天;常规分割放疗组(常规放疗组)22例,常规放疗组治疗方法1次/天、2Gy/次、5天/周,总放疗剂量为60Gy/30次,共42天。结果:连续放疗组与常规放疗组的近期疗效CR
目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是位于骨髓基质中一类重要的干细胞群体,在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中具有多种功能。体外实验证实hMSCs能抵抗骨髓移植中的DNA损伤物质如化疗药物引起的凋亡,可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抑癌基因P53蛋白家族成员P73是一类结构与p53非常类似的蛋白,并且在调节DNA损伤物质引起的肿瘤细胞凋亡反应中扮演重要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支持造血重建的同时还可以防止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发生,这主要是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T,B,DC,NK细胞等的增殖和活化。相似的抑制作用也在MSC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中发现。成体脂肪组织较骨髓更易获得并有更高的克隆形成率,本文对脂肪来源的MSC(AMSC)是否具有和骨髓来源的MSC相似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目的:探讨健脾养肝汤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予以健脾养肝汤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变化治疗前分别为59.90±0.85、60.65±1.43;治疗后分别为61.68±7.98、58.26±1.27。治疗组与对照组Karnofsky评分下降治疗后分别为14例(43.7%)、20
肝内胆管囊腺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表现,需要活检或术后病理才能确诊,临床极易误诊。本文介绍了肝内胆管囊腺癌合并囊肿1例的诊治体会。
目的:D1+β淋巴结清扫的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切除术(Laparoscopy-a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LADG)在中日韩等国已经成为治疗早期胃癌的最流行的术式,然而,至今还没有报导显示该术式具备与D1+α淋巴结清扫的LADG相同的微创优点。本研究的目的是对照D1+α淋巴结清扫的LADG的近期治疗成绩,考察D1+β淋巴结清扫的LADG的安全性、微创性与可行性。方法: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