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厚软煤层综放开采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段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和工作面前方与侧向的应力分布状态有较大的关系,本文基于义马常村矿12170面地质条件,对工作面前方和侧向支承压力的大小进行现场观测,得出特厚软煤层综放开采支承压力分布规律.12170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工作面前方2~30 m,最大峰值为18.5 MPa,峰值位置在工作面前方7~10 m之间,应力集中系数为1.9。特厚软煤条件下超前支承压力集中系数较小,影响范围较大。12170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峰值在煤壁内6m,侧向塑性破坏宽度较大,区段煤柱留设时要重点考虑。无论是超前支承压力还是侧向支承压力,其影响范围和集中系数都比较小,并且,侧向支承压力集中系数为1.6,小于超前支承压力集中系数,影响范围也小于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
其他文献
为系统分析吉林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效果、潜力与前景,掌握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特点及矿场实施工艺,采用色质分析、基因跟踪检测等技术方法,较为系统地开展了矿场应用先导性试验.通过扶余油田微生物吞吐、微生物调驱,前大油田微生物清防蜡应用试验的动态分析与综合评价,说明了影响矿场试验增产效果的主要环节与因素.微生物吞吐250井次、增油16964t,微生物清防蜡591井次、增油22178t,微生物
使用色质谱联用技术对菌种采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与评价,在菌种代谢产物GC/MS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内标法、外标法与归一化法相结合,对C9~C40每一组分进行定量分析.解决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中,菌种作用后原油降粘、烃组分含量变化机理不清,菌种EOR性能难以确定,各菌种间增采作用大小和效果无法量化比较等实际技术难题.GC/MS技术具有分析方法便捷、试剂用量少、灵敏度高等优点.通过对不同菌种降解烃类碳链
为了了解特厚坚硬煤层顶煤破坏运移规律,本文应用深基点位移计,进行现场实测,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得出顶煤运移的特点,为改善特厚坚硬煤层的顶煤冒放性,提高顶煤回收率提供依据和借鉴.研究表明,顶煤基点始动点的位置,最大超前工作面煤壁52.8 m,最小44.5 m,平均49.77m。顶煤始动点距煤壁较远,顶煤始动点距工作面煤壁的距离随着顶煤位置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即上位顶煤较下位顶煤运动滞后。顶板基点始动点的
唐山煤矿已有130年的开采历史,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减少、新的水平不断增加、开采深度的逐步延伸,许多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高应力软岩巷道便是目前遇到的较大的困难之一.如何有效地防治巷道位移在可控范围之内,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努力探索研究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唐山矿T1493风道绕道和T1493溜子道绕道的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对类似条件下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提供参考.高应力软岩巷道具有变形大、支护难等特点,是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当掘进巷道穿过老硐、老空区时,需要用钻机探放水,是水文地质经常碰到且非常烦琐和耗时的工作.为确保安全生产,保障生产接续,通过研究分析,决定采取快速封孔技术.本次老空水的探放工作采用100型钻机,用89 mm钻头打入2m,下入2m的套管,套管上用海带、棉纱缠绕在管壁外侧,然后用桶按一定比例调和约40 kg的水泥浆分次数注入套管内,制止套管内以及岩石裂隙内都被水泥浆填满,48 h水泥
根据甲烷分子在一定波段对红外光谱的选择吸收特性,选取甲烷分子在1.66 μm处特征吸收波长,设计了光谱吸收型瓦斯监测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得出采用二次谐波信号检测方法可有效获取气体浓度信息,并采用电路模块降低噪声和干扰,提高系统监测灵敏度.讨论了无线数据传输方案,结合蓝牙技术设计了局部无线数据传输方案与矿用局域网相结合的数据传输结构.
本文结合采矿工业和本科教学的现状,分析了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材存在的问题.问题包括教材介绍的技术装备严重滞后于现场、缺少启发性与研究性、二维图形不利于采掘空间关系的建立、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偏少等,提出了完善采矿工程本科教材的思路和措施,包括及时更新教材介绍的采矿技术及设备、与启发式和研究型教学相适应、适当增加三维效果图和实物照片、配套相关的影像资料等.
天然焦是受岩浆活动影响与煤伴生的一种优质矿产资源.天然焦地下导控气化洁净开采新技术充分利用天然焦气化特性的优点,采用先进的"井工导控注气法"地下气化工艺,把矿井中现有量大面广的常规采煤方法难以回采的天然焦资源转化为高需求的优质清洁气源,是一种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新技术.
在综放工作面上出口,其生产所用的负荷电缆及液压管路数量较多,且在上出口刮板机尾处与单轨电缆吊车之间存在诸多不便.为了使上出口所有电缆和液压管路进行分类管理并与工作面推进同步,不需人为操作,成功地研制出在此之间能够有效衔接过渡的电缆自动推移装置,并不断进行改进,现已在平朔矿区全面推广使用.该套能够将管线衔接过渡并可自动推移的装置主要结构由封闭式异形电缆槽、万向节式推移杆、封闭式电缆长槽、滑靴式导向支
针对华亭煤矿250102工作面冲击矿压制约煤炭生产的严峻形势,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煤体的应力分布特征,确定了20 m煤柱区高应力集中现象是导致冲击矿压频发的主要原因,并得到了微震监测结果的验证,因此根据煤柱宽高比与承载特性关系提出了从防冲角度重新设计2501采区煤柱的两种模型,一种是基于Wilson和突变理论建立了承载煤柱宽度的设计模型,另一种则根据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屈服煤柱的设计模型.两种模型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