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2促进移植小肠吸收功能和超微结构的恢复

来源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肠移植是治疗不可逆肠衰竭的根本有效办法,但是排斥、感染、保存、再灌注损伤、移植肠去神经、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移植肠损伤妨碍了小肠移植的效果。随着排斥免疫和抗排斥药物研究的深入,目前移植排斥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步。功能恢复是小肠移植的重点研究方向,采取有效手段促进术后移植肠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小肠移植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胰高血糖素样肽-2 (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是新近发现的肠上皮生长因子,与以往发现的生长因子不同,GLP-2的作用具有肠道特异性,且促生长作用更强。GLP-2对非移植肠的保护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 (GLP-2)对大鼠原位移植小肠上皮的增殖和超微结构的修复的影响。 方法:75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小肠移植组(n=30),胰高血糖素样肽-2组(n=30),假手术组(n=15)。小肠移植采用改良的kort法行二步法大鼠原位小肠移植。胰高血糖素样肽-2组小肠移植后经GLP-2处理,250μg/kg,2 次/d皮下注射,连续给3d。假手术组和小肠移植组分别给相应体积的0.01mol/L PBS。术后2周行肠粘膜组织病理学HE染色,透射电镜检查。术后2周行肠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别于2周、4周、8周检测血浆白蛋白水平,移植肠功能酶(Na+, K+-ATP酶、双糖酶)活性,移植小肠对木糖的吸收。 结果:组织学观察术后2周GLP-2组肠粘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移植组。电镜观察GLP-2组微绒毛整齐,单位横断面上的微绒毛数目较多,且较长,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线粒体和细胞核形态正常,小肠移植组微绒毛排列紊乱、高度明显低于GLP-2组,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部分线粒体程空泡状变性、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边集呈凋亡征象。原位移植组,木糖的吸收在2周时显著低于假手术组,4周时无显著性差异,小肠功能酶活性在2周下降明显,4周时双糖酶的功能恢复正常,8周时Na+-K+ATP酶也接近正常;GLP-2组,木糖吸收和双糖酶的活性在2周时恢复正常,4周时Na+-K+ATP酶恢复正常。 结论:外源性GLP-2促进大鼠原位移植小肠吸收功能和超微结构的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以2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不同来源黄芩种子的抗旱特征进行研究。方法:用20%PEG6000溶液分别处理8种来源的黄芩种子8小时以上,对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各器官的长度进行测定。利用SPSS13.0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不同来源种子抗旱性的分级。选择抗旱性差异较大的黄芩种子进行PEG处理,对其保护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超氧化
目的:通过基于地形因子的贵州省头花蓼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为贵州特殊地形条件下,头花蓼种植最佳区域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对贵州14个县野生头花蓼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头花蓼中没食子酸含量地理变异,不同地形条件下没食子酸含量变异,坡度、坡位、坡向、海拔高度等地形因子对没食子酸含量的影响。并应用空间信息技术,依据头花蓼中没食子酸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基于地形因子的头花
目的:探讨烟水处理对菘蓝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及靛蓝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砂培实验,1:500、1:1000及1:2000三个不同浓度烟水处理菘蓝幼苗30d后,检测地上部分鲜重、干重及靛蓝含量。结果:1:1000烟水处理显著提高菘蓝幼苗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P0.05);1:500烟水处理显著提高地上部分靛蓝含量(P0.05)。结论:适宜浓度(1:500-1:1000)烟水处理有利于提高菘蓝地上部分
目的:考察粉煤灰、澎润土和腐殖酸3种修复剂对镉及其复合污染土壤中青蒿生长及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北京郊区的棕壤土,用Cd(NO3)2·4H2O分析纯对土壤做Cd污染处理,Cu(NO3)2·3H2O、Pb(NO3)2及Cd(NO3)2·4H2O分析纯为重金属化学试剂对土壤进行复合污染处理,用粉煤灰、澎润土和腐殖酸3种化学修复剂进行土壤修复,栽培青蒿,测青蒿中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青蒿素含量及各种
"Hormesis"是指生物体在不同剂量化学物质刺激下产生的,以双相剂量-反应曲线为特征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本文在分析了Hormesis概念、机理、研究现状及生物学意义的基础上,总结了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Hormesis现象,指出了Hormesis在药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包括:1)提高次生代谢产物;2)指导中药材适生地的选择;3)指导中药材生产管理;4)提高植物整体抗逆性。
目的:介绍甲磺酸帕珠沙星的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维普中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近八年的甲磺酸帕珠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报道进行综述。结果:甲磺酸帕珠沙星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主要表现为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较多,会导致多种不同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用药过程应重视甲磺酸帕珠沙星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并且重视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不同付费方式下宣武医院治疗子宫肌瘤手术费用的比较研究。方法:收集宣武医院2005-2008年694例子宫肌瘤手术医保患者的手术费用、总药费、平均药费、治疗效果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不同,在四年内,单病种核算组的平均住院为5天,非单病种核算组为6天。单病种组住院平均费变化趋势不大,而对照组由2005年5937元,下降到4926元。在这两组的变化中,最主要的是主要药费的变化。
目的:从一株产抗肿瘤抗生素calicheamicin (CLM)原始菌种出发,旨在提高发酵单位和建立分离纯化CLM的工艺。方法:通过微波、NTG等物理化学方法选育CLM高产突变菌种,利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分离、制备HPLC精制等方法分离纯化CLM。结果:从原始菌种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 ssp. Calichensis出发选育出CLM高产菌种,发酵单位达到50 μgo
目的:设计与合成钙信号传导调控酶CD38的非共价键抑制剂。方法:根据蛋白晶体结构建造药效团模型,采用逐级筛选的策略对商用小分子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并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结果与结论:活性测试得到数个中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丰富了现有抑制剂的类型,为后续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基础。
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我国广大人民的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核苷抑制剂是抗乙肝病毒治疗的主要途径。以RNA依赖的RNA聚合酶为靶点,我们以D-木糖为起始原料合成了氟取代嘌呤核糖核苷化合物1,该路线简单,收率较好,能够满足合成大量类似物的药物化学研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