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用Jenike剪切仪实验测量了15种简单库仑粉体的应力与应变率关系.结果表明,在低剪应变率时粉体遵循牛顿摩擦定律,在高剪应变率时粉体遵循库仑摩擦定律.基于牛顿与库仑摩擦定律提出了τ=τ+(μγ)塑粘性本构关系,结合莫尔-库仑定律发展了粉体流动的塑粘性流体模型,并与粉体在锥体和管道内速度分布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机 构】
: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辽宁大连) 大连大学化学化工系(辽宁大连)
【出 处】
:
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Jenike剪切仪实验测量了15种简单库仑粉体的应力与应变率关系.结果表明,在低剪应变率时粉体遵循牛顿摩擦定律,在高剪应变率时粉体遵循库仑摩擦定律.基于牛顿与库仑摩擦定律提出了τ<-1>=τ<,c><-1>+(μ<,N>γ)<-1>塑粘性本构关系,结合莫尔-库仑定律发展了粉体流动的塑粘性流体模型,并与粉体在锥体和管道内速度分布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其他文献
基于磁稳定流化床的散式流化特性,研究确定了入选物料受床层重介作用的必要条件,分析了处于邻近分选下限区域的入选物料的受力情况,推导得到了确定分选下限的关联式,并指出了其主要参数.在φ100mm磁场流化床模型机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磁稳定流化床可以有效地分选煤炭,分选精度(可能偏差E值)为0.05~0.08.
利用超声多普勒测速仪实验测量了液固循环流化床中不同径向位置处颗粒瞬态轴向速度,研究了其概率密度分布特征,采用瞬态速度的标准偏差衡量瞬态速度的脉动程度,考察了其轴、径向分布特征,对瞬态速度进行统计平均得到颗粒时均速度,分析了不同操作形式下的颗粒时均轴向速度的轴、径向分布特征,考察了表观液速对颗粒速度均值径向分布的影响,利用相间作用力对两种分布的特点进行了机理分析.
介绍了一个三层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以及相关的数学模型的推导、网络参数和算法的选择.网络的输入层包括128个单元,相应于输入谱的128个能道,隐含层有64个单元而输出层由9个单元组成,与9种核素相应,网络的计算采用称为前馈反向传播(feed-forward back-propagation network)算法的一种模型,收敛的判据为均方根偏差最小.为了提高收敛速度引入了动量因子和速度控制因子.计算机
于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在北京南郊大兴县用激光雷达观测了气溶胶的空间分布,获得了北京地区边界层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点.本文给出了观测得到的边界层气溶胶分布的一些典型个例,并结合气象探空资料和微波雷达测风资料分析了它们的变化特点.以气溶胶为示踪物,初步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大气边界层的高度、结构及其日变化特征.
用分级采样器在贵州土法炼锌地区、用时间序列采样器在北京西郊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对这些样品用PIXE分析方法进行了化学成份分析,对PIXE分析获得的数据作绝对主因子分析,得到了颗粒物的来源及其贡献率的结果.
三元复合驱驱油技术在石油强化开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驱油效率是石油开采中的主要指标.本文研究了三元复合驱体系中对驱油效率有主要影响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等组份的规律.通过它们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机理分析,为复合驱驱油技术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利用HEIFE沙漠站和张掖(绿洲)站的大气光学浑厚度、地面辐射观测及同期卫星资料,由CCM3中的辐射模式CRM模拟估算了我国西北大气沙尘气溶胶的光学参数—单次散射反照率和光学厚度比,进而通过数值试验研究大气沙尘对地面、地-气系统的辐射能收支以及对大气辐射加热/冷却率的影响.
2001年春季3月24日至5月3日,在合肥地区(31.90°N,117.16°E)使用8级旋转式DRUM碰撞采样仪和米散射激光雷达进行了大气气溶胶物理、化学和光学特性的测量,分析讨论了气溶胶的元素质量浓度、元素谱分布和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廓线的主要特征.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对奈米二氧化钛材料进行X光吸收光谱研究,包括X光近缘结构(可以用来检测材料中特定原子之电子组态)及延伸X光吸收精细结构(可用来测定原子之区域结构)两大部分.本文介绍了X光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并研究奈米二氧化钛材料之结构性质,经由X光吸收光谱在原子短程结构及电子组态上之优点.与传统XRD长程有序分析及TEM等结果相互配合,可使我们更加了解奈米二氧化钛材料之结构特性.
将单参量的离散-分区模型扩展为以颗粒体积和表面积作为状态参量的双参量离散-分区模型,通过引入分形维数D,根据新的碰撞频率函数修正了离散-分区模型的碰撞积分参数.计算了分区内平均颗粒的表面积,导出了气溶胶体系关于颗粒表面积的浓度分布,并与现有的Monte-Carlo方法的模拟结果作了比较,说明以颗粒体积与表面积作为状态参量的双参量离散-分区模型是合理的.